周末社科讲堂丨宋人结婚排场有多大?带你见识宋朝的婚俗( 三 )


周末社科讲堂丨宋人结婚排场有多大?带你见识宋朝的婚俗
文章插图
央视《十里红妆》纪录片
嫁妆多到什么程度呢?在宋徽宗初年,苏轼的弟弟、同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辙,他的小女儿要出嫁,为了给女儿筹办嫁妆,苏辙卖掉了他在开封近郊购置的一块田地,价格高达九千四百贯。
宋朝政府规定,七百七十文为一贯钱,九千四百贯大概723万文,按照宋代的钱币购买力来算,宋朝的一文钱相当于现在的0.3元人民币,也就是说,这九千四百贯大概相当于现在两三百万。
苏轼在写给朋友章惇的一封信里也提到过苏辙称:“子由有五女,负债如山积。”意思就是说我弟弟苏辙膝下有五个女儿,所以欠下如山一般的债务,可见,宋朝时女方出嫁的嫁妆就已经是天文数字了。
事实上,关于“十里红妆”还有这样一段传说:登基不久的宋高宗在金兵追击下,亡命逃到宁绍平原一湖前,前无去路,后有追兵,幸得遇见一位浣纱村姑将他藏于水中,上覆白纱,方逃脱追杀。
后来宋高宗传旨遍寻“救驾”村姑未果,无奈之下,下旨特许宁绍平原女子出嫁时可享有半副鸾驾,半副凤仪的特殊待遇,即乘坐四抬花轿,轿上可雕鸾画凤。传说是真是假,难以求证,但是新娘享有乘坐花轿和出嫁巡游仪式的权利保留了下来,慢慢演变成“十里红妆”。
周末社科讲堂丨宋人结婚排场有多大?带你见识宋朝的婚俗
文章插图
金榜题名,榜下捉婿
宋朝的文人地位之高大家都有目共睹,也是在宋朝,诞生了一种奇特的婚姻文化——榜下捉婿,即在发榜之日各地富绅们全家出动,争相挑选登第士子做女婿。说是挑选,其实就和抢没什么区别,坊间便笑称其为“捉婿”。
周末社科讲堂丨宋人结婚排场有多大?带你见识宋朝的婚俗
文章插图
状元郎游街
大家在古装剧中都或多或少地看到过榜下捉婿的盛况,正所谓“满朝朱紫贵,尽是读书人”,在宋朝身居高位的多是进士出身,这也是为什么举子金榜题名,富豪家千金的“洞房花烛”马上接踵而至。
1138年(南宋高宗绍兴八年),那年的科举考试因为正在与金国谈判,所以并没有举行殿试。然而在这次科举中,三位福建学子包揽了当时的前三甲,宋高宗赵构为此特别宴请了这三甲。
在这三位中,有这么一个人,他结合宋人南渡,北土被占的事,写出了一篇有关战略构想的文章,其中“葱岭金堤,不日复广轮之土;泰山玉牒,何时清封禅之尘”一句让赵构很欣赏颇为欣赏。
在赵构眼中,写出这样一篇豪气冲天文章的一定是一个英武的才子,却没想到是一个衣衫褴褛、须发全白的老人,原来陈修已经年七十有三,而且尚未娶妻,更无后代。
据南宋罗大经写的《鹤林玉露》记载,高宗面对陈修,他当即下令:“乃诏出内人施氏嫁之,年三十,赀奁甚厚”,把自己的一位30岁妃子嫁给陈修,并赏给陈修大量金银和嫁妆。
因为陈修和妻子的年龄相差巨大,又有皇帝宋高宗赠送嫁妆,这件事情便成了当时人们争相调侃的热点,有好事者还编了两句打油诗来调侃陈修和他妻子:“新人若问郎年几,五十年前二十三。”
一个高达七十三岁的老进士,收到皇帝赏赐三十岁的妻子,让我们觉得荒谬之余,也不禁由衷的地感叹宋真宗“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居然一言成谶。这也是为什么在宋朝,科举会成为无论穷富老少,所有读书人心目中的最高目标。
宋朝作为一个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高度发展的朝代,其婚俗文化的变化也随着整体社会文化形态的变革而绽放出独属于宋朝的光彩。不知道当我们穿越回宋朝,看到这繁琐的婚礼过程,会不会理解那份一直以来坚守的传统,但相信我们会为每一段甜美的爱情步入婚姻的殿堂而感到由衷的快乐。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