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代皇帝之印度版:我的人生像''溥仪''又像''李煜''( 二 )


 末代皇帝之印度版:我的人生像''溥仪''又像''李煜''
文章插图
普拉西战役土邦王公还能算是地位高的''肉食者'',在统治之下的印度平民更是被英国的殖民压迫弄得苦不堪言。英国工业革命带来的大机器生产,顷刻间打破了印度普通生产者长期以来的生产生活节奏,大机器高效生产出来的纺织品迅速抢走了手工业工人的饭碗,这些人只能眼睁睁在失业之后的贫病交加中死去。城市的变化很快也波及到农村,高额的税款压垮了不少脆弱的农业家庭,走投无路的农民开始变卖土地求得一时的温饱,他们和城市里的工人一样,是猛然受到冲击的牺牲品。然而在英国历史学家的眼里,总督达尔豪西却是一名为印度传播先进文明、扫除野蛮落后的慈悲者,正如殖民主义论振振有词的那样:东方应该感谢西方人把他们带进人类的新篇章,绝口不提他们暴力掠夺、攫取利益的初衷。就像一个强奸犯在蹂躏了受害者之后,说要不是我的帮助,你怎么能体验到前所未有的交媾的欢愉呢?你该谢谢我的啊。
 末代皇帝之印度版:我的人生像''溥仪''又像''李煜''
文章插图
英国殖民者英国人的行为越来越让印度各阶层所不满,终于在1857年,印度爆发了一场反英大起义。我们前文的主角、在德里靠吸大烟和写诗打发日子的莫卧儿皇帝巴哈杜尔沙成了一面旗帜,他本人在达尔豪西清除土邦的行动中也是受害者,作为最大的封建头领,达尔豪西要帖木儿家族在他死后彻底搬离红堡,裁剪用度,连最后一点皇室的威严都不给他们。所以在起义者宣布拥护巴哈杜尔沙的统治、将他举架为领袖的时候,虽然嘴上有所推脱(后来他自己说的),但身体却也很诚实地加入到反英的起义中去了。
 末代皇帝之印度版:我的人生像''溥仪''又像''李煜''
文章插图
巴哈杜尔沙写的诗(翻译无能)这场起义虽然声势浩大,但并没有起到什么实质性的效果,只是英国人第一次惊讶地发现,原来这群愚昧又贫穷的生物,和他们一样是有血肉、有感情、有思想的人,从此以后,可能要更换和他们打交道的方式了。起义失败的首领巴哈杜尔沙被英国人当作罪魁祸首抓起来,尽管他尽力辩称自己是被起义军逼迫的,但英国人并没有买账,将80多岁高龄的他关到了仰光一个小屋子中监视。莫卧儿王朝终于就此结束,郁郁寡欢的他整日在墙壁上抒写痛苦,过了五年,这位一生凄楚颠沛的末代君主,死在了异乡的土地上。下葬极为潦草,他的坟墓也在荒草丛生险些遗失。直到20世纪90年代才重新现世,在缅甸被修筑、照顾起来。这里成为了印度人纪念民族大起义的象征,但是巴哈杜尔沙的愿望——朝拜麦加和落叶归根却成了无法实现的遗憾,如果可以选择,我猜他大概再不想生于帝王家。上一篇:当印度遇到瘟疫:先别急着皱眉头END图片来源于网络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