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书·书摘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公示,崇明山歌上榜

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的公示,推荐项目337项,其中,新列入198项,扩展139项。上海的崇明山歌上榜!
 好书·书摘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公示,崇明山歌上榜
文章插图
《中国崇明山歌集》
崇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分中心
政协崇明县委员会社会事业委员会 编
上海人民出版社
山歌且做涛声听
《中国崇明山歌集》序
文/徐刚
山歌,民歌也,诗之源流也。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考量,民歌的出现需要在人类语言相对丰富;人与人,族群与族群的接触亦相对频繁之后。于是有了交流,生出某种感慨,有了抒发的欲望。但,我们根木无法知道,中华民族最早的民歌,其原始状态是什么样的?可以推想的只是:它是口口相传的,所有相传者又都是加工者、创作者,这样一部民歌总汇,便是流传至今的我们民族的瑰宝《诗经》。一般认为它是先秦、周代的作品,但,其流传的上源可以追溯至什么年代?不得而知了。语言的消失是永久的消失,何其遗憾!《诗经》先是称为《诗》、《诗三百》,孔子删定之后,才被尊为经典,是为《诗经》。假如上述大体无误,可知,作为诗的本原之民歌的出现,要早于中国历史上的所有文学作品,民歌是一个族群思维、文化发生巨变的先导者,也是此一族群留在世上的情感和心性的痕迹。这一痕迹的延伸和扩展并渐至澄明之境时,便是文化与文明的瑰丽篇章了。
 好书·书摘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公示,崇明山歌上榜
文章插图
崇明岛的独特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崇明山歌的卓尔不凡的独特性。
崇明岛孤悬海外,位于长江入海口,是河口冲积沙岛,至今有1300多年历史。以历史时间言之,作为民歌的崇明山歌是“年轻”的歌,以地理环境言之,与生活和环境密切相关的崇明山歌,却有着无与伦比的原始性。何以故?
 好书·书摘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公示,崇明山歌上榜
文章插图
崇明岛生态自然风光
崇明岛作为一处小小沙洲出现,然后坍塌新生,合纵连横,成为一个沙岛,其地理环境,为长江、东海所造,也为江海制约,完全由自然规律,诸如潮汐、季风支配,直到20世纪70年代,岛上的农人依然在使用原始的农具,在大芦荡边缘进行有限的开发,以温饱为目标,以服从自然为最高准则,鸡鸣即起,日落而归。在田间劳作时,山歌声此起彼落。在文化上,则为传统的中国儒家文化影响,岛上所有的农户,在1949年之后几乎都是耕读人家,也就是说,崇明的农人辛勤劳碌,但以山歌为标志,兼采别的艺术门类,诸如歇后语、灶花、扁担戏、琵琶等,他们所过的是物质上相当清贫,而精神上相当富有的一种生活。
在芦荡荒草的环绕下,在江风海韵的熏陶下,崇明山歌放声而出焉!并且无可规避亦无可怀疑地打上了,崇明岛原始地理环境的原始的烙印。
 好书·书摘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公示,崇明山歌上榜
文章插图
崇明西沙湿地公园
因而,我们才可以称之为年轻而又原始的崇明山歌。
具体言之,其原始性何在?
古本的崇明县志有兴味地记录了崇明人说话、发言之高亢,为什么?一是受大江大海大风大浪的影响,其胸襟也宽阔,其声音也洪亮;二是家人、邻里同在芦荡边缘垦拓,却为芦苇丛林及天然形成的河湾阻隔,必须发大声才能听见,然后互为应答。其高亢之发音,得之天然,然后自编自唱,成为山歌,此原始性之一端也。
 好书·书摘丨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单公示,崇明山歌上榜
文章插图
崇明西沙湿地公园
崇明山歌原始性的另外一点,即其语言特色。崇明方言属吴语,因为江海阻隔,在20世纪80年代之前很少受外来语言的影响,因而是吴语北部边界稳定、古老、古意浓重的一种方言。这是崇明山歌之所以与众不同的语言氛围之所在。无论唱什么题材的山歌,总是会有源远流长、古色古香的语言的韵味所渗透、所笼罩,而无法用别的语言所取代。它完整地保留了古音中“平、上、去、入”四声各分阴阳的八种语调,古意出焉,至今犹然,别处难得与闻,此原始性之又一端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