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代两处帝王墓,揭露了游牧民族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

公元900年至公元1300年这段时间,北方众民族纷纷的崛起,在长期以来汉族文化的影响下,北方民族也开始了封建化的转变,同时他们以放牧为生,军事上的能力非常的突出,开疆扩土逐渐汇聚了一方势力,其中尤其是契丹族建立的“辽部族”,势力十分的庞大。
“辽”代两处帝王墓,揭露了游牧民族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
文章插图
其次是西夏部族以及女真人建立的金部族,而这些北方的少数民族,在进入到了中原以后,受中原的文化影响,开始逐渐的去接纳中原的文化,因为中原文化其独有的优越性,几乎让这些民族啊全部吸收,只保留了他们特色的一些习俗,而中国的陵寝的制度,也被他们完全保留了下来。
“辽”代两处帝王墓,揭露了游牧民族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
文章插图
关于“辽”现存的陵园,目前发现的一共有两处,一处被发现在内蒙古的巴林左旗的一个小村子附近,这个小村的名字叫做石房子村,正如其名,村里的房子全部用石头建成,这处被发现的陵墓,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的陵墓,他是辽朝的开国皇帝。
“辽”代两处帝王墓,揭露了游牧民族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
文章插图
另外一处则是辽庆陵,这处陵墓也位于内蒙古省,他在内蒙古的巴林右旗辽庆州城遗址的北部约十公里的地方,在大兴安岭的王坟沟里。这两处陵墓的主要形式都为石棺葬,石棺里的主人公都是用铜丝网罩着。
“辽”代两处帝王墓,揭露了游牧民族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
文章插图
墓主人的衣服非常的具有游牧民族的特性,而在这两处被发现的陵墓中,还有辽代的壁画,从辽代的壁画上面,很生动形象的能理解当时契丹的一些文化特点,在辽庆陵墓室内的壁画中,考古专家在里面发现了一个印有契丹小字的人物像,这也是第一次证实了契丹族的生活习俗。
“辽”代两处帝王墓,揭露了游牧民族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
文章插图
“辽”代两处帝王墓,揭露了游牧民族如何被汉文化所同化】辽祖陵的陵园现在四处散布着瓦砖和碎石块,陵墓地宫的墙壁都已经暴露出在了地面,据相关的专家介绍,辽祖陵曾遭到了金朝破坏,这也就是为什么会发现那么多的砖石碎片。这两处辽朝的陵墓,对于咱们了解古代北方游牧民族的文化,起到了非常宝贵的佐证作用,也是咱们汉文化的宝贵财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