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万别怪孩子“不听话”,因为TA要到这个年龄才会形成自律意识( 二 )


03、自律阶段在自律阶段(10岁以后)的孩子 , 对于道德规范已开始有认知上估算与修正的能力 , 也会选择性地接受环境对他们的要求 。 并能从行为的动机来判断行为的好坏 , 迈入道德规范较成熟之阶段 。
因此 , 教育自律期的孩子则可着重自治 , 鼓励运用逐渐发展出来的道德推理能力 , 去探讨行为是否恰当 。
千万别怪孩子“不听话”,因为TA要到这个年龄才会形成自律意识文章插图
给父母的建议

  1. 讨论价值观念:有别于在无律阶段的“不知而行” , 在此阶段的孩子已逐渐发展出抽象的思考能力 , 可以对道德行为进行思辨讨论 。 因此父母可以尝试与孩子就生活中发生的事件进行对话 。 通常经过思辨过程所建立的道德价值观与行为 , 亦即“知而后行” , 在日后面对阻碍挑战时 , 也会更经得起考验 。
  2. 提供选择决定:此阶段孩子的道德行为已不是全由父母告知 , 因此父母可与孩子讨论各种不同的可能 , 协助选择和做出决定 。 在探索的过程或错误的尝试中 , 逐步培养孩子反省检讨的能力与负责的态度 , 去面对未来人生中的道德议题 。
  3. 寻找生活典范:在此阶段的孩子 , 情感上已开始渐渐独立 , 想要脱离原来对父母的倚赖 , 但生活里他所认同的人依然对孩子有重大的影响 。 因此父母可以协助孩子寻找生活里的典范 。 在孩子所欣赏的同学、老师 , 乃至于影视歌星身上去发掘可贵的特质、态度 。 如有意无意表扬某同学协助班际竞赛所呈现的负责、热心的态度 , 称赞某歌星在舞台上出色表现背后的敬业、坚持、热情等态度 。

千万别怪孩子“不听话”,因为TA要到这个年龄才会形成自律意识文章插图
关于不同年龄段怎样教育孩子的建议虽然是就认知发展阶段而提出 , 但也不必然有绝对的分野 。 主要是因为孩子本身发展的迟速有个别差异 , 而后天和环境互动的经验也有不同 。
最后要提醒所有父母的是 , 无论如何 , 孩子在家庭里受到的教导 , 不管是正面的或是负面的 , 都比在学校或社会中所受的多 , 对处在不同年龄段的孩子也有着更为特别、更为深远的影响 。 虽然现今社会生活中教养子女有“外包化”的现象 , 各种学习占满了孩子的时间 , 但身为父母更应提醒自己在孩子的成长学习过程中不可缺席 , 尤其不要让孩子的品德教养输在起跑点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