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琰死的并不冤枉 , 有一个成语叫做“祸从口出” , 刘琰就是典型的口出狂言之辈 , 史籍中记载过两次刘琰的口出狂言 , 第一次他侥幸并没有受到严重的惩罚 , 他自己也做了深刻的检讨 , 但是也正是因为没有受到严重惩罚 , 以至于没有深刻的教训摆在那里 , 所以当他再次口出狂言的时候 , 其结果就是弃市 ,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在闹市口处死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实际上 , 刘琰的身份并不一般 。他与刘备同宗 , 早在刘备做豫州牧时 , 他就已经与刘备相识 , 且二人关系很好 。他跟随在刘备身边 , 由此可见刘琰已经算是蜀汉的元老了 。而且刘琰这个人能说会道 , 文采很好 , 并且长相出众 , 有名士之风流 , 绝对不是一般的人物 。
刘备去世之后 , 刘琰被封为都乡侯并车骑将军 , 可以说是位高权重 , 但是有一点 , 刘琰并不参与政事 , 他更多的时候只是一个陪衬 , 跟在诸葛亮身边 , 做点和他身份相配的小事 , 而蜀汉真正掌权的是诸葛亮 。或许这也算是刘琰的聪明之处 , 在政治上低调 , 但却在生活中很高调 , 各种排场一应俱全 , 极会享受 , 在享受上也舍得花时间和金钱 , 或许这也算是名士们的一个通病 。
【三国两晋南北朝|诸葛亮在生命的最后一年,为何杀了朝中重臣刘琰?祸从口出】虽然刘琰官位很高 , 能言善辩并且有名士之风流 , 但到底心胸并不宽广 , 甚至有些偏执 , 很容易引发争端 。公元前232年 , 刘琰和魏延发生矛盾 , 刘琰口出狂言 , 荒诞不经 , 诸葛亮很生气 , 但是也并没有将刘琰交给司法部门去审问 , 而只是先口头责备了一番 , 当时刘琰还是很感激诸葛亮的 , 自己写了检讨承认错误 , 并感谢诸葛亮没有将他交出去 , 他以后一定改变等等 , 决不能让酒误事 。他将自己口出狂言的原因归结为喝多了酒 , 这显然并不算是实情 , 其实他自己也承认 , 人们对他有“纷纭之论” , 也就是说很多人早就看不惯他了 , 只是碍于刘琰的身份不能把他怎么着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然这件事中 , 诸葛亮也并非对刘琰没有一点惩罚 , 他虽然没有将刘琰贬官 , 但却将刘琰遣送回了成都 , 远离了蜀汉政治中心 , 这样的处罚其实是很轻的 , 但刘琰却很不满意 , 他以为自己的身份应该不至于受到处罚 , 毕竟他自己也检讨了 。但是任何一个国家或者地区 , 要想长远的发展 , 都必须有好的规章制度 , 不能视制度为无物 。这一件事只是让刘琰对诸葛亮不满 , 却没有给刘琰足够的教训 。两年后 , 他再次犯错就直接要了他的命 。
诸葛亮最后一次北伐之前的一个正月 , 即234年的正月朝庆 , 按照惯例 , 像刘琰这样的大臣要带着妻子进宫向太后庆贺新春 , 而刘琰也确实带着自己的妻子胡氏进宫拜见太后 。胡氏天姿国色 , 容颜清丽 , 正是因为她的这份美丽 , 给刘琰带来了不安全感 , 总觉得所有人都喜欢胡氏 , 总以为胡氏多看别的男人一眼就可能与对方有私情 , 因此平时 , 刘琰将胡氏看得很紧 。
但偏偏在这一年的春节朝庆的时候 , 太后因为想和胡氏多说说话 , 就将胡氏留在了宫中 , 这一留就是一个月 , 刘琰如何能够淡定 , 毕竟宫中住着的不只有太后 , 还有刘禅 。于是等胡氏回到家中后 , 刘琰怎么也控制不住自己内心的想法 , 他觉得胡氏和刘禅之间一定有私情 , 他想到了就去问胡氏 , 胡氏自然不可能承认 , 但无论她说什么都无法改变刘琰心中认定的这个事实 。
推荐阅读
- 刘备在《三国演义》中,哭了至少不下30次?哭对他究竟有多重要
- 三国死得最悲壮的大将,他们一死天上必有将陨落,可谓天地同悲!
- 三国最有气势的七句话,特别最后两句说出来,足以吓退千军万马!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三国之公孙家族第三篇:雄踞辽东
- 三国演义6句话,道尽男人一生况味。
- 三国演义中,最具有悲剧色彩的两个角色,吕伯奢和陈宫
- 金庸没写三国故事?其实写了,此人是三国龙套,被金庸写成了宗师
- 三国演义几场顶级武将的巅峰对决,看看有没有你心目中的那一场
- 《三国演义》赵云为何有三个?揭露背后的原因,出乎很多观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