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高耸的黑色塑料袋堆积如山、设计巧妙的新媒体装置、林立的布袋……一场跨界设计展于12月25日在深圳画院开幕。 “2020善意设计场——造化 · Re Design邀请展”由深圳市宣传文化基金资助,以装置、新媒体、影像等等多元方式给观众带来关于人文精神的思考。
在疫情常态化下的今天,科技与未来、环保与生态、地球与可持续发展即已成为2020 “善意设计场”关注的焦点和主题——“造化”。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戴耘《物境》系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冯羽作品《太岁》装置
著名设计师,也是该展的策展人孔森认为,此次展览并非简单的设计展,或者艺术展,而是跨界的展览,通过视觉、听觉、嗅觉等等综合立体方式,来激发观众对生活的思考。他表示,展览的宗旨是在“机妙禅意”的东方哲学和西方当代“贫穷艺术”中寻找共同性与契合点,改变人们时下“消费主义”潮流,重塑我们生活的“审美与价值观”,珍爱大自然阳光、空气和水,回归“美”的本源。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高丽娜作品《物品与场域》装置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李娜《途》系列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杨光作品《金瓜》-1,材质:电子废弃物,尺寸:90cmX70cmX39cm,年代:2013
“千百年来,东方哲学、中国传统文化,始终倡导亲近自然、崇尚自然、顺其自然……以感恩之心观照天地万物,达到天人合一。艺术创作亦有如庄周梦蝶,生命蜕变,化腐朽为神奇”,孔森在策展前言这样写道。
聚焦可持续发展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美”无处不在,创造“艺术品”的机缘与材料,皆可信手拈来……任何“废弃物、生活垃圾”都可以构成“美”的要素和原生地。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嘉宾看展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开幕现场
我们认为的“无用”之物,在艺术家手中往往变废为宝。参展艺术家叶凌带来的作品《玲珑塔》以装置艺术的形式表现。琳琅满目的垃圾废弃物堆叠在一起造一座塔。这一作品也让很多观众惊叹:原来我们每天制造了那么多垃圾,原来可持续发展可以落实在日常生活中,每天可以少制造一点垃圾。
本土艺术家杨光一直关注科技与人类生活的关系。此次展出他创作的《有机生活》系列。这些看上去很真实的食材瓜果,实际是用电子废弃物为材料创作作品。它围绕著科学技术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以及当代生态环境问题而展开。
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这场“跨界”善意设计展带来人文关怀
文章插图
策展人孔森在导览
艺术家戴耘《物境》系列也与废弃物有关。他用收集到拆迁的物件,比如砖块、木料等杂物取势就型,顺著其形态、质感、甚至颜色机理,生发延展、组装、拼接做的一组器物。戴耘在造物过程中感受到内心和物之间的交流、进入,即物我相容、物我同春的境界。
呈现“有温度”的关怀
设计的本意是为了让生活变得更美好。有着人文关怀的设计,往往能引发人们的共鸣。
艺术家高丽娜的《物品与场域》是一场时间的对话、空间的对话、环境的对话、物与人的对话。作品将古代营造技艺和营造思想置于当代公共艺术设计的语境中,通过设计再造的审美趣味引发对当代审美和创作主体的诸多思考。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