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原题为:他树立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文章插图
【他树立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我是1978年考入中国戏曲学院的,成为京剧表演专业的第一届大学本科班学生。最幸运的是入学第一年,我遇到恩师张君秋先生,那个时候张先生在学院做教授。张先生在看我学的第一出戏《二进宫》的彩排时,发现了我,跟学院领导说“这孩子有‘戏饭’”,就收我为徒,为我亲授《四郎探母》《玉堂春》《赵氏孤儿》《望江亭》等剧目。当时我是刚学戏的学生,是一张白纸,能够拜张君秋先生为师,对我的人生和艺术生涯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在我的艺术道路起步阶段有了根基,前进有了方向。
在向张君秋先生学习的二十多年时间里,我不仅学演张派剧目,更重要的是从老师身上学到京剧大青衣行当的表演规范、方法、演唱技巧,特别是京剧表演审美的原则和品格,深刻影响着我的艺术道路,塑造了我的艺术观、价值观。如果说我今天在京剧表演上有所成绩,能够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可,我要深深地感恩张君秋先生。
张先生等前辈艺术大家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艺术创造,为京剧舞台丰富了剧目,为艺术宝库增添了新的价值,推动了京剧艺术不断发展。这些艺术成果,使我们后来者有所继承。我们要怀着一颗虔诚、敬仰的心,去尊重、学习、传承,这是我们这一代京剧人的责任和使命。在纪念张君秋先生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回顾张先生的艺术道路,我深刻感受到,张君秋先生以卓越的实践,为我们树立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典范。
张君秋先生是集京剧旦行四大名旦的特点于一身,根据自己的条件,为塑造新的人物形象,主动进行创造性转换,创作具有独特风格的新腔,形成了张派艺术。比如说《望江亭》《状元媒》《西厢记》《赵氏孤儿》等剧中具有鲜明张派特色的唱腔,在当时是很有新意的,现在听起来也有很强的时代感,深受观众喜爱。可以说在五六十年代,张君秋先生创立的张派艺术,把京剧旦角艺术推向一个新的高峰。作为张君秋先生的亲传弟子、北京京剧院的领衔主演,我肩负着传承传播张派艺术的重任。我要学习继承张君秋先生的创新精神,在自己的艺术实践中,面对人民群众不断变化的审美需求,自觉践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时代要求,努力攀登艺术高峰。
(作者:王蓉蓉,系京剧表演艺术家、张派传人代表)(王蓉蓉)
推荐阅读
- 想要准确自我定位,还需要了解什么是世界观,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 当金钱主宰婚姻后——女性独立意识应当树立
- 从个人形象工程入手,浅谈刘备是如何通过树立人设走向成功的?
- 我国刑事警察学院校内,为何树立宋朝宋慈雕像,他究竟有多厉害?
- 新闻|交管新闻夜航12.20
- 创新|深入生活 创新表达(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创作|“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点亮创作之路,上海一批优质好戏专家叫好人民点赞
- 转化|熔古铸今 革故鼎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纵横谈)
- 分析|【传统文化】近几年高考地理考试中穿插中国传统文化的考查,引导学生从地理角度辩证地分析传统文化内涵,树立文化自信,玉石品种分类大全
- 今世|周素明:今世缘建设缘文化研究院实现缘文化创新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