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写赵抃教科书般的救灾记,著其荒政可师者

怎么个教科书级呢?分了几个阶段:提前预判、调查民情、准备应急预案、人员调配、临时征调、详尽执行措施。这即使在今天看来也是非常先进的管理经验。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写赵抃教科书般的救灾记,著其荒政可师者
文章插图
注:因为篇幅有限,只做个人的背景分析和相关内容,不做翻译,有兴趣者自行查找详细翻译。熙宁八年夏,吴越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前民之未饥,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写赵抃教科书般的救灾记,著其荒政可师者
文章插图
1075年夏天,吴越一带发生了大旱,越州即今天的绍兴也没幸免,而且情况非常严重。赵汴临危受命去越州。赵一生仕途一直担任一个朝廷救火队员的角色,甚至连皇帝都于心不忍,回答没问题,就如同”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一样“的操守。而且每到临危受命均能妥当处理好朝廷交待的问题。时赵本已经辞职还乡,但是为民所急其二话不说就走马上任了,他已经是67岁高龄了。赵曾任御史很多年,拿下很多庸官和腐败官员,人称铁面御史,官方相关部门总在网站写过赵的事迹,包拯的很多事迹至少有一半是从他身上嫁接过来的。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写赵抃教科书般的救灾记,著其荒政可师者
文章插图
此公所到之处只带一琴一鹤。民开心时,他就开心的抚琴一曲,而且经常晚上进行焚香,不是求上天保佑的,而是自省其身。别人好奇问其因,答曰:如果你私下都不能说出来的话,证明你这事作得特别不地道,不厚道不道德。遂为美谈。因为喜欢弹琴,现代有人戏称很文艺。
曾巩《越州赵公救灾记》写赵抃教科书般的救灾记,著其荒政可师者
文章插图
赵有着丰富的地方治理经验,自然会非常清楚大旱之后必有其它大灾,敏锐的提前预判后面会因为旱情引发更为严重的危机。于是他到任后就未雨绸缪地向属地的各个分管的官员们提出几个问题:第一:所属各县遭受了灾害的有多少乡?【先是了解受灾的情况这为其一】第二:百姓能够养活自己的有多少户?【再问能养活自己的多少个,这样将有限资源提供给最需要的百姓,其思路之严密可见一斑】第三:应当由官府供给救济粮的有多少人?【北宋时代已经形成非常完整的政府救济贫苦百姓体系,同时建立了遍布全国范围的常平仓(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第四:可以雇用民工修筑沟渠堤防的有多少处?【大旱之后一般必有大涝,而且抗旱也需要兴修水利,所以做好人员的摸底工作】第五:仓库里的钱粮可供发放的有多少?【提前知道官府有多少家底,如果能满足自然好,不能满足也可以做好提前准备,如果有钱无粮可以提前收购储备粮食,如果无钱无粮就要做好提前打算了,这证明他心思太缜密了】第六:可以征募出粮的富户有多少?【如果前面钱粮都不够用,那就要向富户征调,在北宋征调富户家粮食官方会给钱,而且不会与民争利,压低价格的,这点北宋官府还是有操守和底线,相关史料均有记载的】第七:僧人道士以及读书人吃剩的余粮记录于簿籍的有多少实存?【因为北宋有很强的助学政策,而且有官方学校或者官办机构会提供读书人吃住,这就是赵的更加强大的地方,一环扣一环,每个应急预案都形成了完整的解决方案】这七条充分体现其严谨和有条理的工作作风,而且都是非常经典的一环扣一环,在提出这些问题时,赵肯定已经提前规划出万一再发生灾情的解决方案了,所以他才能做出这些提问。如果脑子并无任何方案,是无论如何也不会提出如此经济问题的。每个问题都是经过详细的思考形成完整的解决方案,而不是碰到一个再去解决一个。即使在当今这也是非常经典的管理学范例了,就算XX大学管理硕士课程也不能达到此境地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