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粮台遗址|看看4000多年前城市规划有多牛( 二 )


中国古人为什么推崇“方正、对称”和对称呢?
有学者认为,方形的城市规划形式应该是受到“天圆地方”思想的影响。
“天圆地方”实际上是天命观,表现了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敬畏,方形城市的出现,是宇宙观到城市建制观念的体现,是古代先民从被动适应环境到主动改造环境的体现。
平粮台遗址|看看4000多年前城市规划有多牛
文章插图
【河南淮阳平粮台城址出土的龙山时期玉冠饰残片】
资料显示,距今大约5300年郑州巩义双槐树遗址, 以“发现5000多年前的河洛古国”著称,这里已经呈现出明显的中轴线概念,并运用到都邑性大型聚落建筑里。
距今约3800——3500年的二里头宫城遗址内,有两组排列有序的宫殿建筑群,它们分别以大型宫殿基址为核心,每组都有明确的中轴线,采用多进院落的布局和坐北朝南的建筑方向。
这表明,轴线设计手法已经拓展到建筑群体组织上。
距今约3600——3000年商城遗址:中轴线观念更为明确,并且“择中立宫”。
三国时期曹魏的都城邺城,根据文献绘制的城市平面复原想象图,表明它是一个以主要干道和宫殿建筑群形成中轴线布局的城市。
此外,像北魏洛阳城也采取择中立宫+中轴大道的格局……
可以说,中国古代城市规划中轴线设计手法对后世影响甚为深远,直至明清北京城。
值得一提的是,在平粮台古城遗址,还发现了迄今为止中国最早的城市排水系统。
平粮台遗址|看看4000多年前城市规划有多牛】最新的发掘显示,平粮台古城的排水系统涵盖城内居址日常排水、城墙排涝和城门通道排水。
“单纯从排水管道制作方法以及节节套嵌铺设的技术来说,跟今天没什么差别。”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副研究员,淮阳平粮台遗址项目负责人曹艳朋说。
正是因为这高度的一致性,说明当时排水管的制作已经是一种标准化生产,是一种公共基础设施。
早在1979年至1989年的发掘中,考古人员发现,在南城门的门道下面,挖有一条北高南低、上宽下窄的沟渠,沟口宽和沟深均为0.74米,沟底先铺一条陶质管道,其上再并列铺设两条陶质管道,形成一个“倒品字形”的管道组合。
管道细端有榫口,可以进行套接,均为轮制。
每节管道都细端朝南,套入另一节粗端内,北端略高于南端,便于向城外排水。
管道周围填土并以砂浆石块,其上再铺设厚0.3米许的土做成路面。
平粮台遗址|看看4000多年前城市规划有多牛
文章插图
【南城门附近排水设施】
这种在门道下安放排水管道的做法,与尔后二里头遗址的第二号宫殿在庭院东部和东南部发现有两处地下的排水管道的安置方法是相同的。
在近年的发掘中,在南城门东侧的城墙内也新发现了两组陶排水管道。
这两组陶水管均纵向穿过城墙,有先后顺序,并非同时使用。
每组排水管道皆有一定坡度,城内高于城外。
城内联通有进水沟或洼地,城外通过沟渠排向外侧壕沟。
考古人员从这两组排水管道和打破南城墙的沟的情况分析,平粮台古城曾受内部水患困扰,如何将城内积水有效排出城外,始终是古城先民关心的问题。
尤其是从第二组陶排水管道打破城墙的情况看,这一时期城内很可能出现了内涝,早期铺设的管道堵塞或排水不及,迫不得已将城墙拆毁(或冲毁)一部分用于排水,待水患过后又重新修补城墙缺口,并再次铺设排水管道用于排水。
这一动态的筑城、排涝、修补、维护过程,为我们形象地展示了平粮台龙山时期居民的智慧和生活场景。
2019年发掘时,还在长排房址靠近中轴线的位置,发现了东西向埋设于房后坡脚下的陶水管道,用的水管规格跟城门及城墙内的管道完全一样。
这组东西向的陶水管往西联通一条南北向水沟,而水沟的另一侧就是这座古城的“中轴”大道。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