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你颜值那么高,还来看我的文章,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本号。听说点赞瘦十斤,评论走好运喔!这里的一些文字实在是太好了!图也很好,很有哲理。南北朝时期,有这么一位脑洞清奇、操作成迷的皇帝:当敌国大军压境、形势万分危急时,他还执意亲自给大家讲解《老子》,群臣只好穿着戎装听课;当敌军兵临城下、城内军民紧张地修建工事时,这位皇帝一边巡查、一边吟诗作赋,陪同人员则也跟他一唱一和,让人目瞪口呆。但随后的结局可就没这么浪漫了:不久后,城池被攻破,这位皇帝被土袋子活活闷死;城里的将士百姓,要么被屠杀,要么被掳掠沦为奴隶。这位老兄就是梁元帝萧绎,他一系列令人窒息的表现,使南梁、西魏之间的江陵之战,成了萧氏政权覆灭的预演。
文章插图
一流的文人萧绎的父亲——梁武帝萧衍在位期间,南梁社会稳定,经济高度发达,史称“良畴美柘,畦畎相望,连字高薨,阡陌如绣”;繁荣的经济基础,加上萧衍本人的推崇,整个南朝文化氛围浓厚,贵族阶层纷纷以提高文化素养为荣。后人普遍认为,南梁文化之繁盛,可与盛唐、北宋相提并论。同时,道教、佛教也在这一时期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描绘的就是这段时期佛教的全盛景象。萧衍本人更是一位狂热的佛教徒,为了修寺庙、开法会,他曾无数次一掷千金;相传,正是在他的倡导、推动下,僧人才彻底改为吃素。在这种氛围的熏陶下,南梁皇室成员几乎个个都是才子,精通道、佛两教的大有人在。萧绎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文章插图
萧绎是萧衍的第七个儿子,从小就“聪悟俊朗,天才英发”。年仅五岁时,就能当众背诵《曲礼》(《礼记》的一部分),让满朝文武大为赞叹。后来萧绎因病导致一只眼睛失明,却也因祸得福,引起了父亲的特别关爱。而他也没有因为身体上的残疾就放弃学习,反而越发勤奋苦读、博览群书。还未到17岁时,他已经“下笔成章,出言为论,才辩敏速,冠绝一时”。更为难得的是,这位才华横溢的皇子,对于声色犬马之类的玩意毫无兴趣,也没有达官显贵的跋扈脾气,一门心思研究学问,跟一些民间才俊结为布衣之交。萧绎的文学造诣是全方位的,号称文章、书法、绘画三绝,他一生中留下了各类文学作品四百余卷;他的绘画风格自成体系,对后世的隋唐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痴迷于收集各类书籍,“自聚书来四十年,得书八万卷”。对于自己的文学造诣,他个人也颇为自负,曾经自评“韬于文士,愧于武夫。”作为一名文人,萧绎无疑处在金字塔顶尖;可惜的是,他偏偏成了一名皇帝,而且是政治素养最低的那种。
文章插图
谜一般的政治素质数十年的繁荣,掩盖了南梁社会的重重危机,比如政治日趋腐败,对权贵宽松、对百姓却苛刻,阶级矛盾日渐尖锐;过于沉迷佛教,给社会、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即使统治阶级内部,也围绕着利益滋生了诸多龃龉。而侯景之乱,彻底点爆了南梁社会的各种矛盾,就像他在健康城内发布的檄文所说的那样:“权幸用事,割剥齐民,以供嗜欲......国家池苑,王公第宅,僧尼寺塔;及在位庶僚,姬姜百室,仆从数千,不耕不织,锦衣玉食,不夺百姓,从何得之!”侯景以区区800人起兵,最后演变为十万规模的叛军,正是由于精准把握、利用了南梁光鲜外表下的腐朽本质。侯景之乱对南梁的打击是全方位的。首先,经济遭受摧毁性的破坏,富庶冠绝天下的三吴之地“千里绝烟,人迹罕见,白骨成聚如丘陇”;
文章插图
其次,南梁皇室分崩离析,这一点才最致命。当初侯景能够进入建康城,萧衍侄子萧正德充当了内应的角色;建康城被围后,前来勤王的萧氏宗室各怀鬼胎、观望拖延;而当萧衍死后,为了抢夺权力真空,萧氏藩王置北方强敌、东边的侯景于不顾,开启了疯狂的狗咬狗模式。荆州都督、湘东王萧绎笑到了最后,他先后击败了湘州刺史河东王萧誉、邵陵王萧纶、襄阳太守萧詧(此人随即向西魏称臣)。公元552年,陈霸先、王僧辩击败侯景后,萧绎在自己镇守的江陵城登上帝位。但他随后的一系列操作,充分暴露出自己迷一般的政治素质。
推荐阅读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从古到今我国文学诗词中最有气势的六首诗词,哪一首你最难忘
- 清朝巨人詹世钗:身高3
- 探寻俗文学研究的时代价值
- 5部少儿文学好书,让阳光与自信陪伴孩子每天,满满成长正能量
- 他拿遍台湾文学奖,写过“百年孤独”式作品,最后一部却很“怪”
- 中国文学简史 魏晋南北朝文学:陶渊明
- 文学巨著《左传》,教会你如何做“成大事者”
- 影视文学中经常出现反清复明,那明朝究竟有什么值得追忆?
- 公认的文学泰斗,却总奋斗在革命战线,留下的遗言狂妄至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