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武宗灭佛的背后,是因为和尚动了谁的蛋糕?

佛教作为极具东方色彩的宗教,在我国有着漫长的历史。我们都知道佛教本是外来宗教,来自遥远的天竺,由于是一种意识形态的传入又恰逢我国的封建社会时期,所以佛教在中国的发展和封建政治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随着政治的浮沉,佛教在中国的命运也经历着起起伏伏。
唐武宗灭佛的背后,是因为和尚动了谁的蛋糕?
文章插图
前因当张骞将西域万国与中国大地打通后,当时的人们首次接触到了新鲜事物,除了汗血宝马和各种从来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外,一种极具仪式感的宗教首次登陆中国,这种带有悲剧美感和超脱精神的宗教就是佛教。随着佛教在中国的生根发芽,中国也不断经历着历史的变迁,一个混乱动荡的年代成为了中国封建文明的伤痕。五胡乱华,衣冠南渡,中国北方自此成为了战乱下的苦难之地。人们在经历了浩劫后对现实有一种深深的痛苦感,面对残破的山河故国,人们想要逃避的不光是政治,更是想寻找精神的解脱。于是人们想起了佛教,佛教也在南北朝时期得以迅速发展。佛教的发展必然会对原有的意识形态造成冲击,但统治者们却全都乐意发展宗教,因为佛教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减轻人们的精神压力,从而利于统治者的管理。佛教主张直面痛苦,主张修来世,今生的苦难皆是虚妄,遗忘和豁达才是来生的福报。这种精神在那个战乱动荡的年代为人们带去了慰藉,统治者也乐于转移人们的注意力,毕竟他们的统治就是苦难的一部分。
唐武宗灭佛的背后,是因为和尚动了谁的蛋糕?
文章插图
灾难盛极必衰是一种常态,万事万物都有兴起和灭亡。当佛教成为了一种地位崇高的宗教时,势必会和政权产生碰撞,灭佛运动开始出现。唐武宗的灭佛运动是佛教历史上的一次浩劫。公元前841年,刚刚即位的唐武宗设斋请僧人和道士讲法,这也是新王即位时的一种传统。但这次讲法唐武宗给僧人和道士的待遇却是不同的,他只赐给了道士紫衣,而对和尚,唐武宗不许他们穿着。这是一个信号,这位刚刚继承大位的君主显然对宗教并不感兴趣,尤其是佛教。不久后,唐武宗开始了他的灭佛行动。
唐武宗灭佛的背后,是因为和尚动了谁的蛋糕?
文章插图
灭佛唐武宗关于灭佛的措施主要是以没收财产为主的。武则天时期对佛教极力推崇,因此全国各地佛堂林立,寺庙也成为了各地的标志性建筑,有的寺庙奢华程度甚至堪比帝王的皇宫。佛教徒无疑成为了一种既得利益集团,出家为僧成为了一时风尚,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挂靠在寺院成为寺户,寺院从最初单纯的宗教场所变成了大地主。因为国家政策的倾斜,宗教场所的赋税都非常低甚至没有赋税,僧人将土地租给别人耕种,自己坐收渔利,寺院中也聚集了大量的财富。所以唐武宗首先做的就是没收财产,“杀沙门令”颁布后,很多大型寺院和佛堂都被拆除,僧人们都被迫还俗或者遭到遣散。唐武宗将天下诸寺分为三等,上寺二十人,中寺十人,下寺五人等。为何唐武宗的前辈们对僧人都礼遇有加,偏偏到他这里却对僧人如此反感呢?除了钱的原因外,更多的是因为佛教动了不该动的蛋糕,已不再是清净佛门之地。
唐武宗灭佛的背后,是因为和尚动了谁的蛋糕?
文章插图
原因之所以如此针对佛教,是因为他们损害了太多人的利益。首先,就是唐政府的利益。在封建社会下,小农经济是一切的基础,从事农业生产是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但是僧人们却不用从事生产而且还非常富有,这就导致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佛教,如果只是单纯的信奉佛教倒无所谓。关键是佛教徒激增带来了劳动力的减少,在生产相对低下的古代,劳动力的缺失是很严重的一件事,一方面会让国家减少赋税收入,同时也会带来兵源的短缺和社会的不稳定。佛教的兴起已经从经济和军事上都损害了政府的利益,所以灭佛也就不难理解了。第二,就是地主阶级的利益小农经济为主导的封建社会,既得利益集团就是地主阶级,而全国最大的地主就是唐武宗自己,唐武宗也是全国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的代表。在佛教受宠时,占据了大量的土地和资源,这其实就是对地主阶级的一次削弱,唐武宗作为皇帝也许感受不明显,毕竟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全天下都是他一个人的。但是全国的地主显然是并不乐意自己的利益被佛教瓜分的,所以灭佛也是为了安抚统治阶级内部,照顾这些地主的利益和情绪。第三,对本土宗教的扶持。前面我们说到在南北朝时期因为社会动荡,人们精神痛苦,所以佛教兴起。当时的统治者也想借助佛教的精神力量来转移矛盾缓解不满情绪。但是当到了唐武宗这里时,并不需要依靠佛教来统治国家,相反佛教的逐渐壮大也会对封建社会的意识形态进行冲击,人们只知有佛而忘了皇帝的权威,这种文化上的影响也是唐武宗需要考虑的。相对于佛教,道教则是中国的本土宗教,因为常年受佛教压制,道教开始日渐凋零,道教也对独尊佛教深感不满。所以在道士赵归真的鼓动和宰相李德裕的支持下,唐武宗为了扶持本土宗教也决定开展灭佛。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