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宗教走出去:少林寺的实践与思考


中国宗教走出去:少林寺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插图
少林寺和少林文化本身就是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伟大成果,也是少林寺传承千年的宗教文化基因。这一认识,贯穿少林寺近三十年的实践,并不断明确和自觉。
中国宗教走出去:少林寺的实践与思考】“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过去已经多次证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里程碑。”历史上的少林寺是如此,当代的少林寺更是如此。在各级宗教工作部门和教界、学界的积极参与和热心呵护下,经少林僧众的共同努力,现如今,少林寺宗教文化传承得到全面恢复,而文化交流的传统也被弘扬光大。
少林文化是印度佛教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产物,是少林僧团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宗教土壤条件下创造的以禅宗文化为核心,以禅修、功夫、禅医、佛教艺术为表现形式,多元文化于一体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少林文化具有四个显著特征:民族性、宗教性、原创性、共享性。少林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是世界宗教史上的一大奇特现象,它的产生、发展过程是佛教文化与中国传统文化、与世界文化相互融合的过程,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世界大同”“和为贵”的思想。
中国宗教走出去:少林寺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插图
▲少林寺山门
近三十年来,少林寺一直注重海外文化交流,选派法师、武僧积极地传播少林文化,推动对外交流与合作,服务于国家的内政外交。通过各种有益的模式,走出国门,弘扬佛法,宣扬少林文化。目前,“少林文化·人类共享”的理念已赢得国际主流社会的广泛响应。
少林寺是少林文化“走出去”的开创者、践行者,也是受益者。为了让少林文化走得出去、站得住脚,并能取得成果,我们重点从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找准切入点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少林寺最大的优势是少林文化,它既能帮助人们提升素质、找到清净、找到自我,又能强身健体、丰富人生。传播这种文化,少林功夫是最好的载体。功夫属于肢体语言,能克服语言障碍,规避意识形态和文化差异上的偏见。我们组建武僧团,到海外进行功夫展演,打通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文明、不同种族与宗教间的隔阂,使大众对当代中国佛教、对禅宗祖庭少林寺,产生特殊的亲近感和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在少林功夫表演前,都有15分钟的诵经,15分钟的唱念,摆上佛像,在那里礼佛,参加者都能接受。尤其是诵经、礼佛的时候,不同背景、不同信仰、不同肤色、不同意识形态的人全体起立双手合十,都能接受,这是对少林文化的崇敬。每在一个地方表演之后,都会形成一定的“少林文化热”现象。
中国宗教走出去:少林寺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插图
▲中新网:少林功夫亮相西雅图 武僧绝技让2000观众如痴如狂(2006年)
为了满足海外少林文化爱好者的需要,我们在海外开设少林文化中心,美国、德国、英国、俄罗斯等二十多个国家都有少林文化中心。少林寺常年有100多位法师、武僧在海外传授少林禅武医文化。2012年,首届欧洲少林文化节在德国柏林和奥地利维也纳两地举办,来自英国和欧盟21个国家的37个少林文化组织派出443名代表到柏林参加少林功夫考功大会,接受少林文化传承人的考核和检阅。2013年,首届北美少林文化节主场在洛杉矶国际会展中心隆重开幕。来自加拿大、墨西哥与美国各州的45个代表团队(机构)的836名“赶考者”,参加少林功夫考功大会,接受少林功夫传承人的检阅。
中国宗教走出去:少林寺的实践与思考
文章插图
▲2006年3月2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访问少林寺
目前,少林文化代表团先后出访近百个国家与地区;英国女王伊丽莎白、南非总统曼德拉、德国总理迈克尔等外国元首约见少林僧众;国外二百余个政府首脑及文化访问团参访少林寺;俄罗斯总统普京、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国际奥委会主席罗格、斯里兰卡总理贾亚拉特纳等国家首脑、政府官员、世界名流参访少林寺。来自海外的数十个少林文化机构或中心的洋弟子前来朝拜祖庭,认祖归宗。少林寺成了中国的代名词,少林功夫成为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个重要窗口。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