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雪林的婚姻悲剧:同居不同寝,无爱24年、丈夫去世时未相见

珞珈三杰之一的苏雪林被称之为文坛常青树。苏雪林身为苏轼的第三十四代后裔,虽为一介女流,但也继承了苏家的良好基因,能凭借一己之力跻身于民国文坛。
苏雪林的婚姻悲剧:同居不同寝,无爱24年、丈夫去世时未相见
文章插图
但就是这样一个文学才女,感情之路却令人瞠目——婚后与丈夫分居数十年,维持无爱婚姻长达24年,造成一场悲剧婚姻。
热爱读书的苏家之女十七世纪末期很多人依旧是遵循旧礼,思想封建,所以即使苏雪林出生于浙江省瑞安县的县城衙门之中,也依旧因为“女子无才便是德”的封建思想,不能和兄弟一样前往祖父衙署设立的私塾中读书。
直到苏雪林七岁,才勉强进入私塾和男孩们跟读,生性好学的苏雪林便开始不明就里的自主背诵《三字经》等文学名著,即使是不解其意的读死书,但也体现了苏雪林想要与世俗抗争的决心。
等家族中男孩都去学校念书的时候,无奈辍学的她依旧没闲着,而是问家人借了几本通俗小说,以此来当做课本自学。
无师自通的苏雪林,不仅能读懂当年只知其字不知其义的《三字经》,连四大名著甚至文言文版的《阅微草堂笔记》和《聊斋志异》都烂熟于心,深明其意。
苏雪林的婚姻悲剧:同居不同寝,无爱24年、丈夫去世时未相见
文章插图
一个人在书海遨游的苏雪林怡然自得,孤独的女孩找到了可以寄托自己心灵慰藉的地方。
读书改变命运,努力使人进步1914年,苏雪林之父因工作而迁居,恰巧她林一位从日本留学回来的叔叔思想开明劝说父亲,苏雪林才得以进入当地一个基督教办理的小学接受正式教育,主要是仿写古诗词。只不过半年之后,苏雪林又与母亲迁回村庄,被迫停学。
上帝在关上一扇门的时候,一定会为真心实意的人打开一扇窗。安庆省立初级女子师范恢复招生的消息印刷出报,苏雪林得知消息便开始低三下四且不厌其烦的说服封建思想的祖母以及顽固长辈。
期间苏雪林甚至想过自杀,因为如果她如果无法读书,也就失去了灵魂,活下来也是个废人。
好在苏雪林之母爱女心切,战胜了村里的顽固长辈,只身带着苏雪林以及她堂妹前往安庆省投考。
苏雪林的婚姻悲剧:同居不同寝,无爱24年、丈夫去世时未相见
文章插图
不久后苏雪林被高分录取,能诗善画的她在学校很是引人注目,在1919年,22岁的苏雪林又成为了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国文系的学生,两年后只身一人前往法国留学。
在法国留学期间,苏雪林不幸罹患了一次很严重的疾病。孤独无依的她一个人躺在医院里无人问津,直到一些天主教修女前来对其进行细心的照顾,才让她转危为安,直至身体完全恢复健康。
好在这些困难苏雪林都熬过来了,本以为到了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候,但父母对其婚姻的控制却令苏雪林的一生又平添诸多痛苦。
包办婚姻的无奈即使是读书改变了苏雪林的命运,但“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这八个字依旧是很多人无法摆脱的羁绊。苏雪林因禁不住父母的再三催促,匆忙回国与素不相识的五金商人之子张宝龄成婚。
苏雪林的婚姻悲剧:同居不同寝,无爱24年、丈夫去世时未相见
文章插图
虽然张宝龄也是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学院的高材生,也曾留学于美国,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攻读理工课程,但对热爱传统文学的苏雪林来说两人根本不合适。博学多才的苏雪林在法国留学时也不乏追求者,因为婚约在身,只能全部推脱,父母之命难违。
苏雪林和张宝龄在完婚之前曾经有过书信交流,当时便发现两个人性情和思维方式大相径庭,试图说服父母解除婚约,对此苏父回信呵斥表示不满,母亲则是打感情牌苦苦哀求女儿接受。
于是这位新女性为了满足父母意愿只好默认了这场毫无感情的包办婚姻。
文艺女和理工男鸿沟张宝龄身为理工男更多的是理性甚至木讷,而文艺范的苏雪林则是感性以及浪漫主义风格。苏雪林回忆自己感叹花朵竟是如此美丽的时候,张宝龄会不识时务的来一句:花不过就是植物的生殖器罢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