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灭亡三部曲:重文轻武,澶渊之盟,联金灭辽

文/蓝梦岛主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纵观中国两千年封建王朝史,北宋无疑是经济最繁荣、文化最昌盛的时代?,经济上远超汉唐,独领风骚,文化上更是涌现了诸如苏东坡、王安石、范仲淹、柳永、陆游等一代文豪。更重要的是,北宋是君臣关系最和谐的朝代,宋之前,君王长期被权臣、外戚、宦官、藩镇等各种势力钳制,宋之后则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君权一家独大,大臣逐步沦为皇家的奴才。“君则敬,臣则忠”,《三字经》中的这句话是对北宋君臣的完美写照。也正是在这种君臣关系下,北宋变得空前绝后强大。这种强大表现在方方面面,除了上文提及的经济和文化,还有科技和农业,唯独不包含军事。而恰恰就是这一块短板,最终导致了北宋的灭亡。按照如今的军事理论,打仗追根究底打的是钱,那么,富有到天下无敌的北宋,为什么偏偏军事薄弱?有观点认为,北宋军事薄弱源于国土面积小,以至于没有长城守卫,没有战马骑兵。但是,这些客观原因纵然存在,也并非不可改变,只要有钱,长城可以建,战马可以买。实则,北宋的问题不来自客观困难,而源自主观策略。
北宋灭亡三部曲:重文轻武,澶渊之盟,联金灭辽
文章插图
第一部:重文轻武明太祖赵匡胤黄袍加身,逼迫幼帝禅位,其本质就是武将篡权。再加上他身处五代十国乱世,深知军阀的威胁,对军人一直心存忌惮。所以,北宋建立之初,赵匡胤便定下了重文轻武这一基本国策。北宋的重文轻武给文人构建了天堂,使文化空前昌盛,经济空前繁荣,但随之而来的还有,武将被限制,军事被忽视。第二部:澶渊之盟北宋早期的主要敌人是契丹人建立的辽国。宋太祖赵匡胤在位时,致力内政,对辽取守势,宋太宗赵光义在位时,几次伐辽,均大败而归。宋真宗赵恒在位时再次遭受辽军南侵,宋真宗在寇准的力劝下御驾亲征,澶州督战,结果士气大振,大有把契丹军打回辽国之势。
北宋灭亡三部曲:重文轻武,澶渊之盟,联金灭辽
文章插图
《澶渊之盟》约定:宋辽以白沟河为界各自撤兵停战,宋辽从此结为兄弟之国,作为代价,此后宋朝每年需向辽国进贡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共计相当于三十万两)。不难看出,《澶渊之盟》的本质是北宋花钱买和平。
北宋灭亡三部曲:重文轻武,澶渊之盟,联金灭辽
文章插图
《澶渊之盟》后,北宋与辽国确实迎来了长达百年的和平时期。期间,北宋经济飞速发展,仅在最初的20年间,财政收入就暴增了68倍,相当于盛唐贞观之治时的4倍。由此可见,北宋用钱买和平,这比买卖不赔。但从长远来看,《澶渊之盟》却给北宋灭亡埋下了祸根。因为无需常年备战,真宗、仁宗、英宗等历代皇帝都“忘战去兵”,百年和平让北宋得以休养生息的同时也逐步沦为军事弱国。第三部:联金灭辽联金灭辽是北宋走得最臭的一步臭棋。宋徽宗时期,东北的女真族崛起,建立了金国。金辽两国地缘接近,随着金国的不断壮大,首先威胁到的是辽国。金军先后攻占了辽国的东京辽阳府和上京临潢府,声威大震。在金辽两国的争斗中,北宋君臣看到了渔翁得利的机会,企图趁机夺回被辽国侵占的燕云十六州。于是,宋徽宗遣使赴金与之结盟,相约夹攻灭辽。
北宋灭亡三部曲:重文轻武,澶渊之盟,联金灭辽
文章插图
联金灭辽这一国策的错误显而易见。首先,相对于金国,宋辽是军事弱国,弱者只有抱团共同对抗强者才可能达成平衡,有辽隔在中间成为天然屏障,宋才可能免于被金所灭。相反的,联金灭辽后,金的下一个目标必然是宋。只可惜,北宋君臣只贪图眼前利益,而全然不顾唇亡齿寒的道理。正是在宋金联合灭辽的过程中,宋朝的军事虚弱被暴露无遗。金国认定北宋不堪一击,于是在灭辽后对北宋发起了侵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