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却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

在流行音乐的曲风中,有一种小众的中国风音乐十分流行,它带起了年轻人对京剧的喜爱,一些歌手纷纷将一些古风和京调加入到了流行歌曲里,而最为经典的就属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这首歌曲,它是把京剧改编成流行音乐的典范。
而在京剧圈里,也有这么一位著名的京剧演员,他独自一派的风格,把传统京剧引向了时代潮流,深受年轻人喜欢,却也因此被质疑是反面教材,他就是中国国家京剧院的副院长于智魁。
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却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
文章插图
01、于智魁的京剧之路
说到于智魁为什么会被人非议,还得从他的人生经历说起。
于智魁1961年出生于辽宁沈阳的一个普通家庭,父亲是一名工人,而母亲则是一名音乐老师。从小在母亲的影响下,于智魁也对音乐有了很大的兴趣,在小学的时候就已经是合唱队的领唱了。
10岁时,沈阳的一家京剧院开始招募学生,而于智魁有幸被京剧院选入,从此开始了自己的京剧之路。
因为优秀的身体素质和拥有天赋的嗓音,于智魁加入京剧院后就接受了杨元咏和黄云鹏的精心培育,渐渐地在各方面有了扎实的基础。13岁就担任了现代京剧《打橹歌》中儿童主角,在巡演了百余场后,更是获得了人们的好评,更是给予了这个小男孩"戏剧神童"的称号。
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却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
文章插图
也是从那时起,于智魁爱上了京剧。因为当时于智魁学的大多是老生角色,可是,京剧不仅是唱功要好,更需要有扎实的武功。于是,他又拜了当时的著名武生黄云鹏学武功,一学就是6年。
从小一直都在沈阳的京剧院学习再到工作,渐渐地,于智魁想要在京剧上得到更深的造诣。为了在京剧路上越走越远,于智魁在跟家人商量后,踏上了去北京考取京剧最高学府——中国戏曲学院的求学之路。
16岁的他只身北上求学,在火车上一站就站了16个小时。可见他对京剧学习的热忱和决心。
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却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
文章插图
考取了中国戏曲学院后,于智魁比任何人对自己都要严格。大学期间,他每天都是第一个到练功房练习,也是最后一个才离开。所以,在大学4年的时间,别人只学会了10几部戏,而他却学会了20多部。
最终,于智魁以优异的成绩成为了中国戏曲院校表演系仅招收的两名老生之一。不仅如此,他还先后获得了叶蓬、李世霖、刘福生、祝元昆等老前辈的亲传。
在主要学习杨派剧目的同时,他还学了其他传统文武的老生戏。在众多老前辈的指导下,于智魁又再一次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成功被中国第一京剧院一团选入。
入团后,于智魁更是得到袁世海、杜近芳、杨春霞等艺术前辈的提携合作,不仅从2001年起担任了将近10年的一团团长,后来还任职了中国国家京剧院副院长、国家京剧艺术总监。
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却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
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却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
文章插图
他的《响马传》、《封猪林》、《满江红》更是深得观众的喜爱,不仅获得了全国青年京剧演员电视大赛的最佳表演奖,还有电视大奖赛青年老生第一名。
后来,于智魁还陆续获得了第七届《中国戏剧》梅花奖和梅兰芳金奖大赛生角组榜首。他还被台湾《中时晚报》誉为"最具票房魅力的青年文武老生 "。
可以说,于智魁很小的时候就定下了自己的梦想,而他在坚持梦想的路上稳扎稳打,并持续在京剧这条路上发挥着对京剧的热爱。他在众多京剧老艺术家的指导和提携下,终于在京剧这条路上开辟了一条属于自己的京剧之路。
师从多位名家,用尽全力弘扬京剧的于智魁,却被人当反面教材批评
文章插图
02、被人非议为反面教材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