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闻:之前听过一个说法,认为《酉阳杂俎》里的恐怖似乎是没有来由的,有点克苏鲁神话的感觉;而《聊斋志异》中它总是蕴含一种教化意义,起某种道德训诫的作用。对于这样的说法你怎么看?
张云:其实妖怪的发展是有一个历程的,一开始的妖怪文化和我们现在认识的肯定是不一样的。比如说上古时期的典籍中就记载了很多妖怪,当时黄帝东巡,在海边遇到一个神兽叫“白泽”,它把天下11520个妖怪都告诉了皇帝,包括妖怪的名字、形象、会干什么、怎么去对付它而不会受伤害之类的信息,后来黄帝就让人把这些妖怪记载并做成图录,以示天下,这本书,就是《白泽精怪图》。
《白泽图》,敦煌保留下一些残卷,现在收藏在法国。但是它上面关于妖怪的记载就非常简单,大部分都是一句话形式,比如:“山中大树能语者,非树语也,其精名曰云阳。以其名呼之即吉。”意思就是说,如果听到山中的大树在说话,并不是树发出的声音,而是一种名字叫云阳的精灵,喊它的名字,就会带来吉祥的事情。这种记载,就是非常简单的描述,没有什么故事情节,甚至形象都很简单。
先秦时代,是妖怪、妖怪文化的酝酿和初步形成时期。这一时期的中国妖怪,体现出四个特点。一是来源上,主要来自上古传说、英雄、大自然的奇异物种,与现实生活距离较远;二是数量上极为庞大,为中国妖怪构建了基础版图,是从空白上长出来的茂密森林,后世的妖怪顶多只能选择从空白处的缝隙中创造,或者在原有的基础上演化;二是在形象上,这一时期的妖怪想象奇特,气势磅礴,半人半兽、多头多身、吞天噬地,丰富多彩,充满了雄浑的浪漫主义气息;四是在表现形式上,这一时期的妖怪,往往会描述其形象、出处、名字,言简意赅,关于妖怪的故事情节基本上没有,或者破碎。
这一时期是中国妖怪的“命名期”,中国大多数的妖怪,诞生于此。
澎湃新闻:所以不同的时代妖怪也是经历了一个发展历程?
张云:对的,比如到了两汉时期,神仙方术、阴阳五行的流行为妖怪的盛行提供了土壤,而且也受到《山海经》的影响,写作关于妖怪的作品的体例比如地理博物的、杂记的都开始出现了。这个时候,妖怪也从刚开始的半人半兽、能力巨大的“创世纪的妖怪”更趋向于大自然了,开始把妖怪和某些著名的人物、故事联系在一起。相对于之前而言,它的篇幅也没有很长,但是它已经开始有一些情节了。
到了魏晋南北朝的时候,关于妖怪的记述已经相当成熟了,作品数目多,甚至达到几百种。另外,一些牛人、大咖也纷纷亲自操刀,比如张华这样的,包括像陶渊明也写过妖怪的东西。这些大家,本身文字水平很高,而且开始关注人们的生活,所以这个东西就更完备了。
唐朝以后,完全呈现一种井喷的状态,各种传奇等的体例开始出现。之前我们的老祖宗在写短篇,相当于现在写个140字的微博,发展到后来开始写中长篇的,比如《枕中记》这样的,一个妖怪的故事可以非常长而曲折,妖怪本身要开始变化。以前我们说的那种“创世纪的妖怪”,和现实生活稍微远一些。而在这个时代,妖怪烟火气十足,出现在人们的身边,血肉丰满,又和老百姓生活十分贴近。
而且唐代还有个特别好玩的事情,就是这个时候爱情相关的妖怪,比如狐精,各种植物像是花精开始出现,以前尽管也有,但是没有唐以后这么多。整体上,一股清新之风融进来了,所以唐朝算是一个巅峰的时期。
宋元明清开始,中国的妖怪基本就过了那个鼎盛的时候了,基本都来自于生活,来源和题材都比较单一了,基本就是“鬼狐传”,狐狸精、女鬼、书生间的爱情故事这样的。
澎湃新闻:我们会发现,其实虽然都是妖怪,但是有的妖怪后来就变成神了,而有的就一直是妖怪,你考虑过是什么属性让有的妖怪可以最后变成神吗?
张云:首先,它要有一个先天的优势,一出场能力就比较强或是出身比较高,我们说早期的“创世纪的妖怪”就很容易升格为神,因为它能力非常大。如果是一个很小的妖怪,本身也没有什么能力就很吃亏。而且,这个能力最好能和人的需求结合起来,比如说祈福、兴旺或是发财、运气这样的,它就容易受到人的膜拜进而升格为神;或者就是非常凶恶,也要人去膜拜然后祈祷“别来找我事”,也可以成为神仙。
推荐阅读
- 专访沈昳丽:表演就像一条隐秘的小径,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
- 独家专访|M/M(Paris):以设计与世界对话
- 与其随波逐流,不如创造主流丨专访沉浸式戏剧《迴家》监制陈皆理
- 孟子后人今何在?专访孟子第73代后裔孟庆松,诉说传奇故事
- 专访诗情傅聪最怕看的就是《傅雷家书》
- 《中国妖怪故事》:你还记得童年的那一只妖怪吗?
- 专访|梁连生:中国画节学术性越来越强了,商品味越来越淡了
- 讲好一个惊心动魄的唯美故事——《致敬生命拯救者》主创蒋旎专访
- “兰州,我的音乐之家”——本报专访著名音乐家谭盾
- a7568|本期阳光力天专访王圣儒:设计让我更有成就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