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辱”究竟是什么意思,至今为止人们还是弄不清,道不明。“忍辱”从字面上理解,就是强撑违逆,硬吞苦果,忍耐羞辱。
所谓“忍字心头一把刀”,一个人如果不能忍受违逆之事,那么别人的一句话,一个行为,甚至一个眼神,都能激发内心的嗔怒,容易因一时愤慨,酿下大祸。
现实中很多血气方刚的人,时常秉承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的处事原则。
他们一致认为“忍辱”就是懦弱、退缩的代表,故而十分蔑视“忍辱”的行为。这种见地显然是十分片面肤浅的。
事实上,“忍辱”才是人生真正的“劝世之方”。
文章插图
昔日我曾受某寺庙主持邀请,参加了一场名为“以忍为力”的主题法会,在开示过程中,那位主持将“忍”视为一种道德修养,是信众修持菩萨道所必修的科目之一,更是每个人必须拥有的能安于实相、敢于担当、善于化解的无上智慧。
“不忍”容易触犯“五毒”,即“贪嗔痴疑慢”,见不得他人利好,受不了别人挑衅,心胸小,容不得别人一点过失。
由“怨恨恼怒烦”诱发出“忧思惊恐悲”,身心俱疲,诱发疾病,这便是“不忍”所带来的果报,其危害不容小觑。
忍辱不是忍气吞声,而是人要胸怀宽广,有“海纳百川,山承万物”的雅量,才能身心健康,平和喜乐,否则因不忍而自招烦恼,那才是真正的骑虎难下,求福无门了。
一切不如意就是辱,受一切痛苦就是辱
文章插图
每逢提及“辱”字,人们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羞辱、侮辱、耻辱”这些带有贬义的词语。
认为别人欺负自己、打自己、嘲讽自己,总之对自己有各种不利好的行为,那就算是在“辱”自己。
这是世俗对于“辱”的认知,那么佛家是如何看待“辱”的呢?
从佛法角度来讲,“辱”并非单纯指身心遭受伤害。而是“一切不如意,受一切痛苦”都是辱。
譬如:生老病死给人带来了烦恼,这便是来自自然规律的“辱”;事业上“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让自己心力憔悴,饱受精神折磨,这便是生活给予自己的“辱”。
这些“辱”固然难堪忍,但是靠发脾气,宣泄情绪就能消除负面影响吗?显然不能。
文章插图
我们生在娑婆世界,即是苦乐善恶,各自参半,面对那些不好的事情,光是一念嗔怨,只会雪上加霜,火上浇油,让事态越来越难以收拾,徒增不必要的麻烦。
面对不堪,唯有忍辱,忍辱并不是完全讲侮辱,也不是让我们忍气吞声,甘为违逆的“阶下囚”,而是在忍辱过程中修炼自己的心,静心,平常心,随缘心。
要想求得内心宁静祥和,没有不平之气,没有烦恼,就要学会忍辱。忍辱,才能成就自己,“万毒不侵”。
忍到“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忍到“忍辱”成了身体里的潜意识和习惯,才会真正的解脱自己,得到思想道德上的成就,进一步达到智慧的升华,让自己到达离苦得乐的彼岸。
忍辱的五个层次,看看你在哪个层次
文章插图
在佛家,忍辱法门一共分为五个层次,从忍力大小上来划分,依次是:生忍、力忍、缘忍、观忍、慈忍。
生忍即指生命违逆之事出现时,人们逃避无方,只好强撑着将其忍耐下去,这种忍耐多半出于外力的压迫,在忍辱的过程中时常让人心神慌乱,痛苦不堪,因此叫生忍。
力忍则是指恶缘逆境出现时,借助外力作用来化解其痛楚。
例如:逆境加身时,人们可以修随缘法门,借用随缘的力量来消磨烦恼;又或者当内心犯“贪嗔痴”时,可以借佛法佛号的力量把内心的邪祟压下去。
推荐阅读
- 《鹿鼎记》中的海大富,隐忍且忠肝义胆之人,真实身份并非太监
- 封神演义,一家七口被姜子牙封神,并非李靖一家,他们是谁呢
- 《达芬奇密码》真正灵感来源并非耶稣,而是20世纪中叶一个骗局
- 古代长矛是什么材质打造的?专家:并非铁棍,不是贵族根本用不起
- 中国古代的“战斗民族”,从建国打到灭亡没停过,并非秦汉和蒙元
- 星际文:弱鸡血族幼崽一睡亿年成祖宗,强推尤前《星际脱单指南》
- 共工怒触不周山是神话?并非如此,它可能是一场真实的历史事件
- 水浒中谁是真正的“伪君子”?并非宋江,此人看似忠义实则真小人
- 鲁迅兄弟不和仅因一个女子其实未必,羽太信子并非一无是处!
- 楚汉|成吉思汗与汉武帝的差距在哪里?蒙古军队并非一个不败的战争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