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史之乱后 , 盛唐急速衰弱 , 过往四夷臣服 , 节度使也怀有敬畏之心 , 边境陈兵 , 四面开战 , 好不威风 , 真印了那句话:曾经有多辉煌 , 如今就有多狼狈 。战乱之后的大唐 , 元气大伤 , 吐蕃、回纥等强邻都不失时机的咬上一口 , 外加安史叛军牢牢占据着河朔三镇 , 藩镇阳奉阴违 , 从此皇帝出逃京师成为了李唐历史上的特色一幕 , 令人感到有些不解的是 , 如此危如累卵的局势下 , 李唐竟然还能残喘一个半世纪之久 , 如果不是黄巢起义 , 唐中央政府崩溃 , 相信李唐的气数还不至于此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疑惑 , 唐政府为何就不剪灭藩镇割据的现状?是不能还是不愿呢?藩镇又为何不摆脱中央的钳制自成体系或争霸天下呢?两者是相互依偎还是藩镇寄存中央的状态呢?
要攻破这些问题 , 我们需要循序渐进的知道藩镇的形成和发展
唐玄宗虽然开创了开元盛世 , 可是到开元末年 , 因为土地兼并 , 导致均田制和府兵制遭到了严重的破坏, 为了保证兵力和战斗力 , 所以募兵制成为主流 , 再者 , 玄宗有着开疆拓土 , 威服海内的雄心 , 陈兵边境 , 对外形成巨大的威慑和武力的直接打击 , 九镇节度使和一经略使 , 即所谓的十节度由此产生 , 他们在地方上“既有其土地 , 又有其人民 , 又有其兵甲 , 又有其财赋” , 即军政、财政、民政三政于一体的政治形态 , 这就是中晚唐著名的藩镇由来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剑南节度使、北庭节度使、朔方节度使、河东节度使、范阳节度使、平卢节度使、河西节度使、陇右节度使、安西节度使以及岭南经略使 , 这十个节度使占据着全国总兵力的85% , 而且是能征善战 , 看到这里 , 我们很自然的能够理解安禄山的造反行为 , 相较于兼任四镇节度使的王忠嗣 , 这并非仅仅个人野心的膨胀和忠君爱国那么简单的比较 , 实则这是政治体制的疏漏 , 如果说唐玄宗没有想过节度使个人权力过大会带来严重的后果 , 笔者实为不信 , 唯一能够解释的是李隆基在文治武功的辉煌功绩面前 , 有着对自己能够掌控一切的自负 , 十节度也可以认为是互相掣踵和均衡 , 而他从中调控 , 如此做到高效的调动兵力随时震慑周边吐蕃、回纥、南诏、奚、契丹等少数民族政权 , 可惜他忘了 , 凡是有利就必然有弊 , 而这个弊端一旦显露就是一柄利剑 , 安史之乱 , 大唐由盛转衰 , 而他本人也晚年凄凉的惨淡下场 。
藩镇问题 , 在安史之乱后真正的成为唐朝遗留问题 , 并且成为尾大不掉之势 , 本来在唐肃宗和唐代宗时期是有望解决的 , 可是唐肃宗急于收复两京 , 将李泌一劳永逸的方案置之不理 , 这才让叛军有了喘息之机 , 而且一度死灰复燃 , 到唐代宗时期 , 史朝义身死 , 叛军投降 , 可是偏偏李适遗传了其父急不可耐的性格 , 竟然同意了仆固怀恩的建议 , 招降叛军的同时 , 还将原来叛军旧地以及兵士全部保留 , 让他们镇守河北地区 , 这一举动 , 最终演变成藩镇动荡的源泉 。
投诚的安史叛军的实力让他们桀骜不驯对抗中央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河朔三镇 , 即魏博节度使田承嗣、成德节度使李宝成和卢龙节度使李怀仙 , 三镇佣兵皆数万到十万上下 , 他们看准朝廷大乱之后元气大伤 , 又内忧外患不断的情势下 , 对朝廷阳奉阴违 , 表面服从 , 实则独立 , 骄兵悍将 , 桀骜不驯 。唐德宗时期 , 趁着李晟剑南大败外敌之际 , 赢得了一个相对安稳的外部环境 , 于是开始了削藩之战 , 藩镇面对唐德宗对李维岳事件的发酵 , 果断认识到唇亡齿寒 , 暗地里相互抱团取暖 , 对抗中央 , 最终唐德宗的藩镇打藩镇 , 衍变成为了二帝四王之乱 , 德宗接连两次因为兵变而逃出长安 。
推荐阅读
- 隋唐演义中没有交待的十大人物结局
- “双厨狂喜”,隋唐大运河博物馆&洛八办,你pick哪一个
- “二简字”推广效果奇佳,为何却被政府废止?专家:快成日本字了
- 隋唐4战神不逊于李元霸,却被人忽视,最狠的能1招放倒李元霸!
- 古代快递业的里程碑:魏晋颁布《邮驿令》
- 隋唐真正好汉,并不是秦琼,以下就是隋唐当中的三个半好汉了
- 隋唐第十一条好汉,被亲妹整成残废还死于其算计,真是悲催到家了
- 农民下地干活挖到一瓶子,将它当古物上报政府,专家估价后激动了
- 大清银币曲须龙有多值钱
- 隋唐第五条好汉伍云召和他的族兄,居然都被同一种动物收割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