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的前传是传说,正传是烟火,但没有后传,只有新死法!


 爱情的前传是传说,正传是烟火,但没有后传,只有新死法!
文章插图
爱情几千年都不是刚需,所以在前传时代,纯属传说,比如牛郎与织女、孟姜女与万喜良、梁山伯与祝英台、许仙与白娘子等故事,比如武昌北山、辽宁省兴城市、广东清远、宁夏隆德等多地的望夫石传说,或者经典的小说戏剧,如《西厢记》、《牡丹亭》、《桃花扇》,除了少有的这几个案例,中国历史的正史野史找不出让人肝肠寸裂的真实爱情。
爱情的前传是传说,正传是烟火,但没有后传,只有新死法!】也有人遍寻历史,反驳说前传里有真人真事正史记载的爱情,比如“周幽王烽火戏诸侯”、唐玄宗杨玉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等,说到此很多人估计忍不住笑场,那不是反面典型吗?女主角的下场是爱情应有的脚本吗?
 爱情的前传是传说,正传是烟火,但没有后传,只有新死法!
文章插图
为什么爱情不是刚需?难道历朝历代缺乏“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痴情帅锅,或者“最是寂寞女儿心”的怨女不怀春?那倒不是,参考答案是QQ、微信、陌陌、推特等交流平台晚了几千、几百年,耽误了他们的大好青春和人生!而且,三千多年的农耕文化与“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小农经济意识,即使同村同族的青梅竹马,受“男女授受不亲”的封建礼教约束,男大当婚女大当嫁全凭媒人,哪怕婚前从未谋面,也要“嫁鸡随鸡嫁狗随狗”相守一生。因此,就算QQ、微信和陌陌能穿越到前朝,就一定不被以“考功名”和正能量的“存天理、灭人欲”诸多清规戒律所绑架,没收手机、断了网?今天的郎朗乾坤下,一边是5G、AI、物联网高歌猛进,一边是阻断刚需的大戏在变换着大旗和口号,不断重演。
 爱情的前传是传说,正传是烟火,但没有后传,只有新死法!
文章插图
活在当下,所有的传说都太遥远,让我们最能感受到真实存在和爱情体温的,是正传里的父辈那一代的爱情。最早引起一代人集体共鸣的,是电影《牧马人》(根据张贤亮自传性小说《灵与肉》改编)中,戴着右派帽子的许灵均就像孤苦伶仃的牛郎,而因为家乡饥馑逃荒为了一口饭吃就嫁给他的秀芝,虽然不是仙女下凡,但她的贤惠能干和善良温柔堪比仙女。他们过着千年来传统而典型的男耕女织般生活,所有的日子,最重要的不过柴米油盐般的平淡,然后就是日复一日伴随着“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朴素笑声。之所以引起亿万国人的共鸣,是因为我们每一个人的父辈,几十年都是这么过的。如果人间有爱情,他们这一代这种带着烟火味的相濡以沫、患难与共的过生活,或许应该称为爱情。
 爱情的前传是传说,正传是烟火,但没有后传,只有新死法!
文章插图
让今天渴望爱情的普罗大众艳羡的还有很多这样真实的案例,如电影《归来》带给我们熟悉的场景:被摧残为精神恍惚的妻子冯婉瑜,几十年始终坚信被打为右派、远在千里之外服刑的丈夫一定会回来,而被平反后归来的陆焉识,面对相见不相识的妻子,忍受着身在咫尺却心在天涯的痛苦,陪着妻子每一天去车站等待那个不存在的人的“归来”。他们的情感和三观,继承了前传里“望夫石”为代表的矢志不渝与忠贞相守的DNA, 所以,内心足够强大,足以抵御任何对相爱相守有所怀疑和诱惑,足以鄙视任何对患难与共责任担当的放弃与失联。在不知不觉中,无数的父辈用人生的几十年演绎着什么是相濡以沫,证明着什么是爱情的等式就是不弃不离的过平凡日子,以此凝固成了这个社会几亿人的集体行为意识,为我们留存了爱情最真实的乡土样板。
但是,当爱情最应该成为刚需的时代,当我们的社会物质足以丰富不用再像父辈那样为吃穿等基本生活焦虑发愁时,当日新月异的跨时空网络为适龄男女准备好了体验感最方便、交流最通畅的交流平台时,最需要爱情的主体却提前迈入“老龄化”,以不同的死法展示着始料未及的归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