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悠久的历史上,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文化十分繁荣,诸子百家,各家争鸣,可以说是一派盛况。思想繁荣,各派优秀的文人也并不在少数,中国从古重文,哪一个不是饱读诗书,四书五经熟记于心的文人?但是有多少文人拥有着纯粹的文人精神呢?什么是文人精神?
即便是现代,也无法对文人进行准确的概括,对文人的看法也很难达到一个高度的共识,但是作为文人,除了要有学问上、思想上的前瞻性和研究性,还一定是一个充满批判精神的人。
文章插图
其次,像孔子说的那样“行不合,言不用,则去之楚越,如脱履然。”,是一个不会因为外界环境而改变自己的原则的人,一个国家的文人是最能看出其国家和民族的傲骨。并且各家思想迸发,思想文化百家争鸣,这是被后世称道的,但是既然如此,那么为何邓晓芒又会发出:“中国文人的劣根性就表现在‘百家争鸣’。”的感慨呢?
文章插图
邓晓芒批判刘小枫
邓晓芒曾经在一次采访中说刘小枫:“我所痛心的是,刘小枫身上那种中国文人的劣根性!”,邓晓芒为什么要对刘小枫发出这样的批评,其实邓晓芒对刘小枫两人虽然没有过多交往,但是一开始邓晓芒却是对刘小枫十分欣赏的,尤其是刘小枫敢于直接讽刺蒋庆的纯粹政治化的国学,并且一句话就可以骂到点子上,让人痛快。同时他也十分欣赏刘小枫的一些著作,比如《诗化哲学》《拯救与逍遥》。
但到后来,邓晓芒发觉刘小枫朝着另一条路越走越远,逐渐的两人已经不是同一个战线上的了,无论是交情、学术还是思想,都开始走分岔路了。
文章插图
刘小枫后来开始信仰基督教,这无可厚非,不论刘小枫是不是真心成为一个信教徒,邓晓芒始终觉得基督教的精神可以弥补中国文化上很多残缺的东西,所以并没有不赞同,令他不能赞同的是刘小枫用中国文人的心情去体会基督教的爱。
但还不是最严重的,最让邓晓芒不能容忍的是刘小枫的国父论,邓晓芒认为虽然刘小枫已经从廖平、康有为、卡尔施密特等人,尤其是卡尔施密特上着笔,进行了一场铺垫,但是这种完全政治化的,甚至是法西斯的东西。
文章插图
只求分清谁是友军以及谁是敌人,全然不顾背后的是非黑白的思想,邓晓芒认为这不是一个学者应该去关注的,他认为刘小枫是走歪了,并且说刘小枫是有着“文人气质”的。
“文人气质”是个贬义词
邓晓芒说,文人气质在他这是并不是一个褒义词,他认为中国人的劣根性质在这总所谓的“文人气质”了展露无遗,十分露骨和透彻,就是那种自作多情和自以为纯洁。
文章插图
但是邓晓芒又说起初他可以接受刘小枫身上的文人气质,因为搞学问的,文人的那一面只能说或多或少,至少也是不可抹杀的。而一开始刘小枫总是可以凭借自己的感觉,就可以抓住西方和中国的特征,就比如他的那本书名《拯救与逍遥》,讲的就是西方的拯救和中国的逍遥,邓晓芒十分赞赏刘小枫。
但是邓晓芒无法接受刘小枫对鲁迅的批判,在邓晓芒眼里,鲁迅对文人的批判就像是一个标志,一个不再被中国文人所谓的情结所圈禁的标志。鲁迅不仅看不起文人,更从来不把自己当作是一个文人,这让邓晓芒十分赞同。
文章插图
但是邓晓芒依然觉得这只是不同的观点,依旧是可以讨论交流的,而国父论就必须被严肃对待了,邓晓芒花了十来天给刘小枫写了一封信,他承认刘小枫是有才气的,但是他也对刘小枫身上的这种转变感到十分痛心,他无法相信一个这么有才华、有独立思想的刘小枫竟然会维护那场中国历史上的十年动乱,他始终没有想到刘小枫会为文化大革命辩护。
推荐阅读
- 镇元子连如来也不怕,为何观音降临五庄观,镇元子吓得当场起立
- 明朝末年资本主义经济和思想发展到了什么程度,当时的统治阶级是否已经意识到了这个问题?
- 孙悟空一个筋斗十万八千里,为何不背着唐僧,原因是背不动
- 封神演义被度化到西方的孔宣在800年后到底为何要吞了如来佛祖
- 宝玉梦中大喊:不要金玉良缘,只要木石姻缘,宝钗听完为何怔住了
- 西游中龙族的身份地位为何如此之低?看看泾河龙王自己说了啥?
- 他是天界大神,与太上老君齐名,为何最后却沦落到给雷音寺看大门
- 悟空为何定要打死白骨精?哪怕会被唐僧念咒,火眼金睛发现一秘密
- 牛家村为何被戏称为宇宙中心?射雕里的大神几乎都来过
- 俗语“人怕腊月生,又怕腊月死”,为何这么说,有啥深层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