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十镇兵力独控其四,虎视安禄山,为小仁而丢大势,是政治短视?

唐王朝在唐玄宗时代国力达到鼎盛 , 开元盛世 , 俯瞰四方 , 文治武功 , 天下为之敬服 , 吐蕃强大却是一败再败、突厥不可一世却也不复往昔、契丹和奚联军扰边亦被得丢盔弃甲 , 纵观东亚 , 谁不知盛世唐朝 , 大号早已声名远播 。
隋唐|十镇兵力独控其四,虎视安禄山,为小仁而丢大势,是政治短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唐朝的军事当时是内轻外重的格局 , 唐廷在边镇设立有十个节度使 , 拥有着统兵之权 , 他们手控大军 , 阻挡外敌入侵 , 给予了唐帝国以社稷的安稳和文明的繁盛 。但须知凡事都有两面性 , 可以看成是一柄双刃剑 , 正所谓:兵者 , 国之大事 , 死生之地 , 存亡之道 , 不可不察也!由此才有了上者伐谋 , 下者伐兵之说 , 可见古人的经验是告诉我们战争要慎重为之 。
唐玄宗作为一代圣主 , 对自己的文治武功是极具自负的 , 由此形成了穷兵黩武的性格 , 对外战争很是不少 , 表面军队的大捷下 , 是无数大唐子民的劳役和赋税 , 大唐的光鲜外表透露出的是丝丝的腐朽和暗淡气息 , 可是这一切唐玄宗都不曾察觉 , 他一直沉浸在自己的盛世之中 。
十镇节度使中 , 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拥有平卢、范阳、河东的三镇节度使安禄山 , 他佣兵十数万 , 是唐帝国最有实力的藩帅 , 虽然他不可一世 , 可是相比于同时期的另外一个藩帅 , 安禄山还是被狠狠的压了一头 , 因为这个人曾经兼任河西、朔方、陇右、河东(当时还不是安禄山兼任)四镇 , 其兵力和威望可以说是唐帝国首屈一指的 , 以其能力和威信 , 相信他要造反 , 唐玄宗将陷入无尽深渊 , 当然这个人对唐王朝却是极为的衷心 , 他就是强绝一时的名将王忠嗣 。
隋唐|十镇兵力独控其四,虎视安禄山,为小仁而丢大势,是政治短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忠嗣是唐玄宗的养子 , 年少就在边地历练 , 后来以战功而一路提拔为统帅 。他功勋卓著 , 曾经大破奚和契丹联军 , 降服契丹三十六部、在清湖海和积石之战中又战败吐蕃 , 在一系列的战役中 , 王忠嗣都是身先士卒 , 指挥得当 , 稳固了大唐帝国的边境 , 他的传奇是铭刻了一个时代的印记 , 大唐盛世下的名将— —王忠嗣 。
可是这样一个非凡的名将 , 却没能死在战场上 , 而倒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 当王忠嗣被贬 , 而于749年暴卒的那一刻 , 他怎么也没有想到 , 仅仅6年后 , 安禄山叛乱 , 他苦苦坚守一生的大唐帝国竟然在刹那间分崩离析 , 再也不复往昔!
隋唐|十镇兵力独控其四,虎视安禄山,为小仁而丢大势,是政治短视?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王忠嗣和安禄山是打过交道的 , 而且王忠嗣在任上时 , 曾经因为应安禄山的要求赶赴葛峪堡帮助其修建“雄武军城” , 观察后得知 , 原来这个“雄武军城”的防御对象竟然不是对外而是对内的 , 再加上 , 安禄山此为 , 是想要借助王忠嗣军队修建城池之机 , 将他的军队吞并 , 从此时刻就可以看出安禄山狼子野心 , 为此王忠嗣立刻弹劾安禄山 , 检举揭发其有图谋叛乱的不轨行为 , 王忠嗣是一心为国 , 可是唐玄宗却将其反应的事实置之不理 , 虽然王忠嗣是李隆基的养子 , 可是比起安禄山和唐玄宗的亲密 , 王忠嗣是远远不如的为此他的好心未被重视 。
安禄山是精明的 , 不然他也不可能白手起家爬到节度使的高位 , 宰相李林甫和安禄山结为了政治盟友 , 为了投桃报李 , 李林甫就想方设法帮助安禄山挤兑王忠嗣 , 终于机会来了 。
隋唐|十镇兵力独控其四,虎视安禄山,为小仁而丢大势,是政治短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