绝迹|魏晋志怪小说流行,为什么后世近乎绝迹?时代变了,文学也就变了

自东汉后期以来,由于朝廷中一直处于宦官和外戚势力的交替掌控,这使得原本在朝中任职的一些官员备受忽视,他们一直保持着儒家思想的教导和理想,并且希望能够为国为民施政效力,最终实现自己的伟大理想和抱负。
可是外戚和宦官几乎将自己的眼线,安插在了整个朝堂之上,而剩下的少数的有立场的朝官,无法实现自己的仕途理想,因而便抨击当时的宦官和外戚政治。
这种局面的出现,实际上引领了一种品评政治和人物的政治潮流,再加上后来太学生的参与,影响东汉后期政治发展的重要事件,清议运动也就爆发了。
或许是因为这种品评朝政和人物的方式,能够充分表现出文人士大夫和有理想、有抱负知识分子的内心所需,以及应有的知识涵养,因而这种方式在东汉以后的魏晋时期也颇为盛行。
 绝迹|魏晋志怪小说流行,为什么后世近乎绝迹?时代变了,文学也就变了
文章插图
不过这种品评人物,实际上到了魏晋时期发生了显著变化,由于门阀士族政治的确立,世家大族的崇高地位已经无法动摇,而这些人对于政治和知识分子的影响,几乎达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魏晋时期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便是由世家大族一手掌控的,也就是说这些有权利、有地位、有威望的士族人员,对于应聘官员人的品评,将会成为这个人能否步入仕途的关键因素。
而这种仅凭名人名家一两句话,就能够决定一个人命运的局面,恰恰凸显出了当时的社会环境的特殊,因而志人小说开始流行。
志人小说就是记录这些名人名家言行举止的文学创作,也就是说在门阀士族主宰的社会中,魏晋名士成为了小说中的主角。
绝迹|魏晋志怪小说流行,为什么后世近乎绝迹?时代变了,文学也就变了】而这些代表着时代主流魏晋名士的言谈举止、思想内容,则被记录下来成为志人小说,以供他人效仿学习。
 绝迹|魏晋志怪小说流行,为什么后世近乎绝迹?时代变了,文学也就变了
文章插图
前文所讲的志人小说,其实从其内容上来看,还是有比较贴近现实生活的,毕竟世家大族在当时的现实社会中,是明确存在的。
而且世家大族对于一个人未来的生活,甚至是命运的影响,也是举足轻重的,在那样一个门阀政治盛行的时代,这种社会现实是不得不承认的。
因此志人小说不仅仅体现了当时世家大族,占据社会上层发展主流的现象,也体现了作者对于门阀士族政治的不满。
而志怪小说的发展则和当时非常复杂的社会思想局面,有着直接关系了,因为东汉后期佛教思想传入中土之后,经过少数民族入侵中原的一系列战乱,使得传统的儒家思想逐渐走向了衰落。
这种衰落虽然只是暂时性的,但是却直接造就了儒释道三教并存,相互竞争、相互发展的局面。
 绝迹|魏晋志怪小说流行,为什么后世近乎绝迹?时代变了,文学也就变了
文章插图
佛道思想讲究的是神仙、偶像崇拜,特别是佛教思想中对于偶像崇拜,可以说推到了极致高度。
道教对于一些神仙事件的描写,也是促使人们将自己的目光从现实的残酷世界,转移到虚无缥缈的神学世界的重要因素。
在此阶段中涌现出了一批志怪小说,像干宝的《搜神记》、刘义庆的《幽明录》、颜之推的《冤魂记》等等,都是以鬼神为主要体裁的小说,颇具时代特色。
艺术作为时代社会环境的直接产物,其又是当时人们的智慧杰作。志人和志怪小说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流行,其实凸显了当时鲜明的时代特点,而这一时代特点又是和当时民众的内心,直接关联的。
志人小说是顺应了门阀政治发展的时代需求,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本来仅仅是在东晋南朝存在门阀士族政治,可是北魏孝文帝改革定立族姓之后,少数民族也流行了这种政治。
南北方在一定时间内,同时出现了门阀士族政治的现象,这使得世家大族的社会影响力不断增强,直接导致了当时主流文化发展,偏向世家大族的意识形态。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