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冬至日,谈谈冬至民俗。
文章插图
冬至,顾名思义就是冬天来到了的意思,它在历法和风俗上都是一个重要的节日。冬至发生在中国农历的十一月,大多固定在公元历的12月22日(有时是12月21日)。这一天,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上,是北半球白天时间最短,黑夜时间最长的一天,它与“夏至”是一年中白天时间最长,黑夜时间最短形成对比。以太阳与地球位置确定的历法,可以把冬至这一天作为一年开始的第一天。古代,夏代建寅,以农历一月为正月,殷代建丑,以农历十二月为正月,周代建子,以农历十一月为正月,称之“三正”。周朝以十一月为正月,冬至就是一年开始的第一天,也就是“新年”,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日。直到今天,冬至依然是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
【冬天里的“数九歌”】
文章插图
▲“庭前垂柳珍重待春风”九字一句,每个字九笔,冬至起,每天划一笔,划完一字,就是“一九。”以此类推,划满九个字,“九九归零“,这一年的寒冬就过去了。图片来自上海博物馆。
冬至是北半球一年中光照时间最短的一天。从冬至日开始,北半球的白天时间一天比一天长了,古人把黑夜讲作“阴”,把白天讲作“阳”,所以冬至也是“阴衰阳盛”的开始。太阳是对地球气温变化影响最大的天体,但并不是唯一的因素。由于冬至前后的一段日子是地球光照最短的日子,地球的气温较低,地表的温度也较低,古人总结出这一气象规律,即从冬至日开始,经过九九八十一天,地球的寒气基本散尽,进入新的大地回春的新气象。许多地方流传各自的冬至“数九歌”,《清嘉录》中收录苏州地区的“数九歌”,说:
一九、二九,相唤弗出手(双手插在袖筒里,不愿伸出来)。
三九二十七,篱头吹觱栗(寒风呼啸而过)。
四九三十六,夜眠如露宿。
五九四十五,穷汉街头舞(穷苦人衣衫褴褛,只能靠运动取暖)。不要舞,不要舞,还有春赛四十五。
六九五十四,苍蝇垛屋栨。
七九六十三,布衲两肩摊。
八九七十二,猫狗躺渹地。(渹,吴方言音近yin,即凉的意思,天气凉了,吴方言讲作“天慢慢地渹了”)
九九八十一,穷汉受罪毕,刚要伸脚眠,蚊虫猲蚤出。
冬至后的第三、第四个“九”是最寒冷的时候,人们把大冷天讲作“三九天”、“三九严寒”就是从“数九歌”里出来的。
文章插图
▲ 九九消寒图,将宣纸等分为九格,每格用笔帽蘸墨印上九个圆圈,每天填充一个圆圈,填充的方法根据天气决定,填充规则通常为:上涂阴,下涂晴,左风,右雨,雪当中。注释来自中国气象数据。
【冬至夜里一块肉】
清上海人秦荣光《上海县竹枝词·岁时》中讲:
冬至花糕更粉圆,分冬酒吃闹年年。
【 如年|为什么说“冬至大如年”?“清爽冬至邋遢年”又是个什么梗?】衣冠拜贺亲朋后,肉块堆盆夜祀先。
作者原注:“冬至,治花糕、粉圆祀先,冠带相贺,名分冬酒。俗语:‘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冬至的风俗食品是“冬至团”,《清嘉录·十一月·冬至团》中也讲:“比户磨粉为团,以糖、肉、果、豇豆沙、卢菔丝等为馅。为祀先祭灶之品,并以馈贻,名曰‘冬至团’。”祀先即祭祖,祭灶为供神,“冬至团”也分祀先用和供神用二种,“有馅而大者为粉团,冬至夜祭先品也;无馅而小者为粉团,东至朝(早)供神品也”,看来,民间祭祖比供神重要,这种风俗在苏南的部分农村里依然存在,而在城市里早已消失了。
“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是旧时上海的谚语。“年夜”是新年前一天的除夕之夜,西方人的“圣诞夜”是圣诞节前一天的夜里一样,“冬至夜”就是冬至日前一天的夜里,冬至的风俗活动一般是在“冬至夜”进行的。“冬至夜里一块肉,譬如不冬至”的意思是:冬至夜吃的东西特别补身体,冬至夜进补可以使人身体健康、强壮,有抗寒力,尽管寒冷的冬天已经来临,你的抗寒能力似乎会使冬天还没到来。
推荐阅读
- 红楼梦里,贾琏为什么老喜欢地位低下的女人这样分析你可赞同
- 封神榜三位圣人的实力那个最强,为什么元始天尊成为最后的赢家?
- 西游记,为什么孙悟空早就知道,他已经飞出了如来佛祖的手掌心
- 孙悟空为什么那么强原因是有两大神通,只是很少使用
- “为什么没人收孙悟空当坐骑?”哈哈哈怕被毛扎可还行?
- 天蓬元帅掌管8万水兵,为什么配不上一个嫦娥?
- 李白为什么写下“长风破浪会有时”这首诗背后的故事你知道吗
- 曹植为什么会怀才不遇?才高八斗的确不假,醉酒误事也是真
- 寇准作为一代名相,为什么结局却这么凄凉
- 为什么一定要读《地藏经》四位高僧大德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