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上白大褂演戏,包装身份做生意?小心这些伪科学育儿自媒体( 二 )


——平台监管不力 。 半月谈采访人员调查发现 , 虽然大多数UGC(用户原创内容)网络平台上都有账号认证等方式 , 但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管理十分混乱 。 一些平台虽然有用户资格验证的机制 , 但是偏重形式审查 , 如营业机构代码、专业证书等真伪难辨 。 半月谈采访人员尝试在某短视频平台上注册账号 , 发现毕业学校、专业、工作单位等可以随意填写 。
业内人士透露 , 一些自媒体账号甚至存在“买号”“洗号”嫌疑 , 即账号通过各种方式积累粉丝后 , 变更账号介绍和主推内容 。 半月谈采访人员发现 , 一名为“某某育儿经”的短视频博主 , 自称“资深育儿师” , 并已拥有300多万粉丝 , 但其发布的300多个短视频中 , 有一半都是非育儿知识 , 且账号未经过任何机构认证 。
——部分育儿知识缺乏普适性 。 多位医学专家表示 , 除去内容提供方和平台等因素外 , 一些育儿知识本就缺乏普适性 。 临床医学儿科方向在读硕士高宁博说:“比如新生儿晚上哭闹不止等问题 , 背后可能涉及多种原因 , 很难简单通过网络问答给予诊断 。 ”
3 年轻父母期盼更多支持
“我们期盼政府部门能够搭建公益性权威育儿问答知识平台 , 聘请资深医学专家结合当地实际 , 在一些普适性问题上给年轻父母答疑解惑 。 ”赵欣等年轻父母说 , 互联网育儿知识“国家队”的出现 , 将给予年轻父母更多支持 。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内科门诊主任何丽雅等业内人士介绍 , 如今很多医院都有专门的科普在线讲堂、孕妇学院等 , 家长可通过正规的途径关注、学习育儿知识 。
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法治国际中心执行主任吴沈括表示 , 今年3月1日开始实施的《网络信息内容生态管理规定》明确了互联网平台的监管责任 , 平台应当建立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机制 , 健全用户注册、账号管理、应急处置和网络谣言处置等制度 。
暨南大学法学院讲师陈贤凯认为 , 如果平台入驻专家实际上没有相关资质 , 那么平台的宣传就构成虚假宣传 , 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平台的价值不仅仅是创造内容 , 还要治理好内容生态 。 ”业内人士表示 , 政府相关部门应加强自媒体监管 , 通过不定期巡查清理恶意营销账号 , 对屡屡“不闻不问”的平台给予惩戒 , 并将严重不属实的内容进行广泛展示 , 及时辟谣 。(采访人员:胡林果 杨稳玺)
责任编辑: 周楚卿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