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重温古人师道,追慕古人师德,致敬中华文化的传灯人( 二 )


王阳明说:“夫求以自得,
而后可与之言圣人之道。”
古人以“学以自得”为体认真理的正途,
也以“自得”作为启示学生的基本方法,
强调的是灵性感悟、沉思体味。
“学以自得”是凸显学生的
内在主体性和能动性,
而因材施教正是
对这一能力的重视和提升。
博学知新,诲人不倦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一事不知,儒者之耻。”
古人的“师道”要求教师要博学,
要有真学问,
不固步自封,勇于追求新知识,
眼界开阔,学以致用。
所以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学问家,
往往同时是教育家。
孔子有弟子三千人,
其中可以称之为“贤人”的有七十二人。
除了孔子以外,
“第二”大教育家,就要推崇朱熹了。
朱熹时时以孔子为楷模,
身体力行孔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
就是在官务繁忙的时候,
处理政事很劳累,
也仍然会在夜里给学生讲学。
慕名来学的越来越多,以至于屋子里坐不下。
据朱熹本人说,
他一天不讲学就一天不快活。
有时候身体不舒服,
但是一开口讲学,就好像一身轻松,
疾病也荡然无存了。
朱熹一辈子,培养了几千个弟子,
可以查到的名家就有378位。
同时朱熹还是孔子教育思想的
一个最有名的诠释者。
 古人|重温古人师道,追慕古人师德,致敬中华文化的传灯人
文章插图
教学相长,不耻下问
《礼记》:“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
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故曰:教学相长也。”
“教学相长”的本意是指
教师自身的学习是一种学习,
教育学生也是一种学习。
教师一方面在学习中发现
自己在知识积累上的缺陷和不足,
使自己不断提高进步;
另一方面在教育学生过程中
也会发现自己有些问题理解得不透,
所以无法向学生讲清楚,即“知困”,
这样才能促使自己自强不息,
不断增加知识学问。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韩愈说:“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
一个再好的老师,
他的知识往往也存在局限性。
所谓“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朱熹说:“学之大小,故有不同,
然其为道,则一而已。”
师生在求学问道方面的目标是一致的,
双方完全可以互相促进、共同进步。
教师对任何人都有“不耻下问”的心态,
才能真正“教学相长”。
精彩由您续写:
请关注“池氏网公众号”:ID:chiszqw
池氏网公益法律援助律师:池春燕WX:xuyuanchiw
你若喜欢,点个在看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