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河期|《哈佛中国史5:元与明》:小冰河期 “笼盖”下的两个朝代( 二 )


 冰河期|《哈佛中国史5:元与明》:小冰河期 “笼盖”下的两个朝代
文章插图
这种独裁制度在体制上就是确立皇权一枝独大的至高无上地位,将中央权力集于皇帝一身,杜绝任何力量对皇权的干预与影响,取消宰相制度,设立内阁大学士,这样,“皇帝一人权掌天下”,这一专制体制的优劣可谓是一目了然的,皇权纵揽一切,防止了地方势力觊觎皇权的挑战,使得中华帝国再也不见了汉代后期军阀林立、唐代藩镇独大的状况,而正因为中央集权的失控,导致了汉代之后是长达三百年的混乱时期,唐朝灭亡之后接踵而至的也是墙头变幻霸王旗的五代乱局,这都可视着中央政府无力控制局面导致的失控状态。但是,中华帝国的独裁体制在负面效应上同样是有目共睹,这就是“政府运作的好坏,端视人君的智慧和能力”(P87),这成为中华帝国身陷其中、解也解不开的沉重的怪圈,直到大清灭亡,终结了帝国的体制脉线,也使中华帝国走向了崭新的发展模式。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哈佛史六个分券里,始终有一个探讨的方向,就是中华帝国的生成机制与传承嬗变的问题,这一问题,是回答中国历史走向的一个重要因素,而哈佛史在当初确立编纂要求时就明确让编撰者“仔细考虑在他们所写的那个时代生活到底意味着什么。”(中文版总序),而中华帝制的内在脉络,无疑是决定过往的中国社会的根本原因的重要方面。
 冰河期|《哈佛中国史5:元与明》:小冰河期 “笼盖”下的两个朝代
文章插图
而值得注意的是,西方学者在考察中国历史的时候,始终将东方古国的历史变迁放在全球史的范围内进行考量。更多的情况下,这是作者思维习惯决定了的一种潜意识作为,如本书从小冰河期去考察元明史,就是对西方历史研究中的一种模型的移用,但我们还应该看到,这更是西方学者在更大的社会背景下洞观中国历史的有意选择。在元明卷中,作者分别从两个方向,去探讨了元与明朝两个朝代与世界沟通与构连的两个区域:在13世纪末到14世纪末,蒙元帝国“横跨草原,向西拓展至波斯和欧洲”,并形成了一个“发端于元朝的大陆型世界经济体,”而到了明朝,作者认为出现了一个“以南海为中心的海上世界经济体”,这个经济体将明朝与进出印度洋和横跨太平洋的各贸易体系连接在一起。“这两个不同的世界以不同的方式将中国纳入其中。”(P251)。这样在书中专门出现了一个“南海”的章回,专门探讨明朝在全球范围内的经济面向问题,不可谓不是作者的一种恰中肯綮、妙臻精微的独到发现,也给这部哈佛史注入了新鲜的予人以启发的历史识见与视野。
 冰河期|《哈佛中国史5:元与明》:小冰河期 “笼盖”下的两个朝代
文章插图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