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三 )


文章插图
唐朝的“大历十才子”韩翃《送客之江宁》吟诵道:春流送客不应赊,南入徐州见柳花。朱雀桥边看淮水,乌衣巷里问王家。千闾万井无多事,辟户开门向山翠。楚云朝下石头城,江燕双飞瓦棺寺。吴士风流甚可亲,相逢嘉赏日应新。从来此地夸羊酪,自有莼羹定却人。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虽然今人对这首诗的定调是“应酬诗”,说得花团锦簇但是内容空泛,但是我却觉得这颇为符合人情往来的现实。借着送客到南京,却也是游历了一番名胜古迹、大好山川,不见离愁,却颇见喜悦,比起此后提及朱雀桥的诗词,却是难得的喜胜悲的跳脱。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到了宋朝及以后,但凡诗中遇见“朱雀桥”的,追忆、寂寞、荒凉就成了主色调。辛弃疾醉酒狂吟曰:朱雀桥边,何人曾道,野草斜阳春燕飞。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还能有谁,不就是刘禹锡吗?如果不是他,这可入诗的典故就少了一座朱雀桥。朱敦儒的《朝中措·登临何处自销忧》大概就是文人登临凭吊朱雀桥的标准状态:登临何处自销忧。直北看扬州。朱雀桥边晚市,石头城下新秋。昔人何在,悲凉故国,寂寞潮头。个是一场春梦,长江不住东流。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正逢宋朝变动,诗人回想起南渡初期时,宋高宗由扬州移居建康,自然会回望扬州,心生今昔盛衰的感慨。石头城、朱雀桥,新秋晚市自是热闹,但是江山犹在、四季如常,但终是物是人非。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桥下的潮水依旧流淌,回首前尘往事却好像大梦一场,魏晋时的热闹如此,如今国家的江河日下,也是如此,诗人心头的悲凉和寂寞也可想而知了。这份对于家国忧思的共鸣,在元代的白朴初至金陵与诸公会饮时也感同身受,所以他说:赋朝云,歌夜月,醉春风。新亭何苦流涕,兴废古今同。朱雀桥边野草,白鹭洲边江水,遗恨几时终。唤起六朝梦,山色有无中。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六朝繁华的旧梦,到底是文人心中不曾褪去的旖旎和向往。正如明代的高深甫说的“风尘梦醒黄梅雨,芳草心悬朱雀桥。”(《金落索·四时怨别》套曲)也是元代的王冕在南京送别余局官所说的:红堕香愁燕子飞,风流王谢今安在?我欲去寻朱雀桥,淡烟落日风萧萧。交疏结绮杳无迹,但见野草生新苗。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也是清人纪昀在《阅微草堂笔记·槐西杂志一》中所撰写的:六朝燕子年年来,朱雀桥圮花不开。未须惆怅问王谢,刘郎一去何曾回?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所谓“千古繁华同一梦”,当宋朝的马之纯来描摹当初的盛景之时,他如此说道:乌衣巷口排金屋,朱雀桥边立粉墙。有底繁华难说似,何妨把作画图张。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文章插图
对啦,今天,我们在秦淮河上所见的朱雀桥自然是后人新建附会之作,拙劣的石桥和金字, 也很难让我们去和曾经那个风流倜傥的朝代产生什么联系。但是,我们不需要更多,我们只需要一个名字、一段记忆、几首诗词,就能架构起我们心中的朱雀桥。
 至今|朱雀桥,从刘禹锡的诗《乌衣巷》中走来,至今“残基犹说晋咸康”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