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地探访国内第一家互联网线下诊所败因:春雨诊所“渔翁”构想或是病根?( 二 )


该模式下 , 春雨诊所自己不养医生 , 线下诊所医生也不是全职 , 每个团队人员只有10人左右 。 春雨诊所的经营模式 , 类似医生多点执业平台 。 春雨平台邀请来自三甲医院甚至海外的知名主任坐诊诊所 。 线下诊所成本投入较少 , 支出主要补贴医生 。
获客方面 , 合作医院拥有固定患者群体 , 同时依靠春雨平台把线上客户的需求引导到线下 。 春雨采取“线上+线下”私人医生服务年费制度 , 服务卡有效期一年 , 现价为980元/张 , 诊断不额外收取费用 , 并支持部分药品医保报销 。
【实地探访国内第一家互联网线下诊所败因:春雨诊所“渔翁”构想或是病根?】上述春雨医生内部人士说:“春雨诊所最初的构想是 , 春雨平台提供患者和调配医生资源 , 合作医疗机构只负责医疗资质、场所、检查设备和报销 , 双方共同搭建从线上到线下的全病程服务体系 , 解决线上服务‘看病不治病’的弊端 。 ”
方案看似完美 , 结果却差强人意 。 项目设计之初 , 春雨平台的构想就过于丰满了 。 仅一年时间 , 全部诊所平静终止合作 。
上述春雨医生内部人士坦言:“春雨诊所主要基于平台线上业务的延伸和拓展 。 线上的优势是覆盖面广 , 平台持续为更多有需要的人提供医疗服务;而线下业务则更精准、更有层次的分配医疗资源 , 避免医疗资源的挤兑和浪费 。 春雨实际运营中存在人均消费过高难题 。 ”
一位不具姓名的业内分析师告诉本报采访人员:“春雨诊所应该是未达成预期目标 。 这里面可能有三方面原因:首先 , 春雨诊所只为平台线上用户服务 , 而且‘私人医生’较贵 , 用户数量总和不能支撑常规运营;其次 , 线上免费问诊用户 , 实现转化时出现问题;此外 , 合作医院多数是民营医院 , 口碑有限 , 市场品牌度太低 。 ”
以北京东方博大医院为例 , 采访人员通过企查查检索发现:法人代表吴德坤 , 莆田秀屿人 , 北京莆田企业商会常务副会长 , 北京中德博大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 。
线下二次进军相对“内敛”
首次布局线下受阻之后 , 近两年来 , 春雨医生重整旗鼓 , 瞄准“小而美”模式 , 开辟微成本市场 , 企图分割市场死角 。 相比之下 , 春雨平台的二次线下进军更为“内敛” 。
上述春雨医生内部人士向《华夏时报》采访人员透露:“春雨平台线下替代产品‘春雨健康小站’运行情况良好 。 在疫情期间 , 春雨线上端通过在线义诊服务患者 , 线下端主要利用100多家建在社区里的春雨健康小站提供服务 。 ”
据了解 , 春雨健康小站是一个落在居民社区、学校、企业等场景中的小型智能化健康管理中心 , 春雨医生会派驻家庭健康顾问入驻小站 , 为相应社区居民提供基础的健康监测、家庭医生、健康管理、智慧医疗、健康商城等功能 。 覆盖范围在方圆一公里之内 , 在相应场景下落地面积50-200平米 , 从建立到运营只需15天左右 。
实际上 , 春雨医生受阻的首次线下布局 , 以及如今二次进军布局的“春雨健康小站” , 都是互联网线下布局模式的探索 。 目前 , 互联网线下布局大多以多点执业、加盟合作、自建诊所三种模式为主 。
值得注意的是 , 国内的医疗市场庞大又进展缓慢 , 足够时间容下各种模式 。 互联网的线下之路 , 或许无需担心像电商行业那样迅速短兵相接 。 而一系列的新模式中 , 谁将成互联网带给医疗行业的最好未来?我们拭目以待 。
责任编辑:方凤娇 主编:陈岩鹏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