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看不透的生死:秦汉时期的“葬”礼,是古人对生命的探讨

而我国古代从奴隶社会走向封建社会的过程中,不仅是社会制度在发生变化,葬礼制度也在不断更新新的内容,作为我国封建王朝的开端——秦汉时期。
那时的大一统局面让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进步,这种进步带动了社会制度的发展,包括葬礼在内的制度也就此得到了不同以前时期的发展,这种发展跟当时的思想观念和社会秩序等都有着紧要的联系。
 初步|看不透的生死:秦汉时期的“葬”礼,是古人对生命的探讨
文章插图
1、秦汉时期之前的人类随着社会的发展对于埋葬死者的行为的不同
在原始社会中的人们对于生与死没有一种清晰的认知,那时的人们并不认为死亡是一件值得悲痛的事,也不值得因为担心死亡而感到恐惧,因此也不会有着过于隆重的埋葬死者的行为,这从目前已发掘出来的壁画等文物中可以看出来,那时的人们对于死亡甚至是一种值得热烈欢快的行为。
直到周朝时期,人们才开始意识到人的死亡是一件庄重的事情,但仍然没有悲痛的情感,那时的人们普遍认为虽然人的肉体死亡了,但他的灵魂还存在在世间,并且对于生者的生活还能起到影响,这让生者不得不有了世间万物均有灵魂的想法。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开始有了尊卑有序的等级观念,对于灵魂的善恶也有了初步的看法,开始对死者的灵魂有了敬畏之心,因此便出现了最初的葬礼仪式,从而开始了有意识思维的去处理死者的尸体,并且伴随着希望逝去的灵魂可以庇护自己以及家人的想法的出现,安葬死者的仪式也越来越规范化。
 初步|看不透的生死:秦汉时期的“葬”礼,是古人对生命的探讨
文章插图
2、从原始社会到秦汉时期之间随着各种制度的不断演变而导致的葬礼墓室的变化
其一,在原始社会中生活的人们所有的一切均来自大自然,包括居住的山洞以及吃喝的食物,那时的人们最为重要的便是每天有东西可以吃,有地方睡觉。因此埋葬死者没有太多的重视,也没有专门的墓穴或者墓室。
但随着人们开始会制作并使用工具,社会生产力有了些许发展,吃穿问题解决后,便开始了思考起了其他的问题,在对死者灵魂有了初步的认知后,对于死者尸体的处理也有了变化,开始有意识的去将这些尸体进行安葬,这便是最初期的葬礼墓室。
 初步|看不透的生死:秦汉时期的“葬”礼,是古人对生命的探讨
文章插图
其二,到了先秦时期之后,社会也进入了奴隶社会,在这个时期,社会开始有了对立阶级的出现,即奴隶和奴隶主,社会等级制度的发展,带来的是贵族和平民之间的逐渐分化,夏商周时期不同阶级的人在死后,墓室开始有了区别,那时的主流墓室虽然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墓,但其中最为明显的一点便是墓室的大小,只有贵族等上流社会的人才可以使用大型和中型墓室,奴隶等平民只等使用小型墓室。
并且只有上层阶级的人才可以使用木棺;商朝以及西周朝时期的墓穴基本继承了前朝时期的风格,但天子等王室成员的墓穴更为的庞大,其中还设有墓道、台阶、置放棺材的正室、摆放陪葬品的耳室等,王室贵族等的墓室变得更加的复杂且豪华,到了后期,墓室的形状开始有了更多的变化,但都严格遵循着按照死者之前的身份和地位来建造墓穴。
 初步|看不透的生死:秦汉时期的“葬”礼,是古人对生命的探讨
文章插图
其三,在秦汉时期,社会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国家有了大一统的局面,开始对于社会礼仪制度等有了统一的要求,其中对于墓穴方面而言也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秦汉时期的墓穴也基本继承了前朝的样式,但那时的社会生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对于墓室的建造也更为的讲究。
西汉时期就在上层社会中流行挖山而建的崖洞墓和竖穴岩穴墓,墓穴的建造样式更为的多样,并且在其中的有些墓穴中,还刻有画像,这样的现象表明了当时的人们对于生死的观念有了巨大的发展,开始留恋起现实世界的尊贵地位和富裕的生活,这种墓穴中的画像现象很好地反映了当时人们的对于生死观念的看法。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