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家法家规从什么出现?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社会|家法家规从什么出现?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家在我们传统社会里,被赋予了众多的社会功能。
《礼记·大学》:“古之欲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也就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只有修身齐家之后,才能治国平天下。
家庭道德关系的好坏影响着整个社会道德水平,加强族人言行的管理,维护忠孝仁义的家风,也就催生了家法族规。
 社会|家法家规从什么出现?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家规的起源
其实家规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现在我们已经不能够考证了。在没有国法约束的时间里,想要维持氏族和家庭之间的秩序就需要有一定的行为规范对族人进行约束。
早在商周时期,原始家规就逐步发展成为了“宗法”,这就推动了“宗法社会”的发展,其中最主要的核心就是嫡长子继承制。
在漫长而缓慢的社会发展进程中,必然是先有氏族,然后为了更好的发展,各氏族之间通过协商,共同成立一个组织,也就是国家。国家是由领土、人民(民族,居民)、政府三个要素组成的,国家是指拥有共专同的语言、文化、种族、血统、领土、政府或者历史的社会群体。国家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
在战国时期,随着商鞅变法的秦国厉行法家政策,受制于国家法律规范的人们战战兢兢,家主不敢随便惩处族人。如果家主擅自杀害继承人,官府是要给他定罪的;丈夫对妻子进行家暴造成伤害、奴婢擅杀其子,家主也不能直接惩处,需要由官府出面进行刑罚。
家规的产生
南北朝社会动乱时期,为了让乱世中的子孙能够生存下去,士大夫们纷纷将积累下来的人生经验书写下来,引导子孙立身处世。比如南北朝时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教导子孙应该如何为人处世。
到了唐朝时期,“礼法”得到了继承和发展,比如韩愈就说过“诸男皆明秀,几能守家规”。现在多数人认为成为的家规族训是从唐代开始的,虽然南北朝时期就已经注重礼法,但那毕竟只是少数,流传至今最古老的成文家规族训的是唐末的《义门家法》,这本家法规一共有三十五条,明确了大家庭的加过,制定了家内外各种事物的负责人,同时明确了家中男女老幼的权利、义务,对于违反家规的人有怎样的惩罚。相比以往教而不罚的家训,《义门家法》明确了违反家法者应该受到惩罚。
家规的发展
从唐朝到元朝这段时间是中国历史上的动乱时期,在朝不保夕的乱世中,虽然家规在缓慢地发展,但是家规的种类在逐渐增多。
一、由家训发展而来的家规。南北朝之后,家训依然能够找到踪迹,有一些家族在为子孙指明为人处世之道的同时,也对违反家训的子孙提出惩处。比如包拯的遗训写到“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不从吾志,非吾子孙。”
二、宗族规范的族规开始出现。为了稳定社会秩序,理学家们开始主张恢复古代宗法。北宋时期苏洵、欧阳修开始重新编撰家谱,欧苏两种修谱体例为后世所认可和推崇。家谱中的“谱例”写明了犯了哪些错的人会被宗谱除名,规定了族人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规范。
 社会|家法家规从什么出现?又有怎样的发展历程?
文章插图
到了明代家规族训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朱元璋甚至制定了六条关于规范子民行为的“圣训”。明朝初期,社会名流纷纷开始制定家规,这也推波助澜地让“制定家规”走进了越来越多普通家族中。
清朝时期家法族训进入到全盛时期,顺治皇帝制定了六条“圣谕”,内容与朱元璋的“圣训”类似。清政府的倡导让清中后期制定家规族规达到高潮。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