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亚:“恶人的友谊一下子就会变成恐惧,恐惧会引起彼此憎恨,憎恨的结果,总有一方或双方得到咎有应得的死亡或祸根。”我们有时会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在这个世界上,到底是好人更多还是坏人更多?好与坏是对立存在的,正如善良与邪恶一样,双方互相对立,彼此之间互不相容。哪怕在我们的生活当中,有从善良变成邪恶的人,也有从邪恶变成善良的人,但从本质上而言,双方是截然不同的。或许也有人认为,在这个世界上存在着既善良又邪恶的人,他们在某些方面表现得非常善良,而在另一方面却又十分邪恶。但不管怎样,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总是要做一个善良的人,不做违法乱纪的事情,也不做危害人民百姓生命安全的事情。
文章插图
一. 善良与邪恶的划分善良与邪恶之间有界限吗?其实没有明显的界限。我们对于善良和邪恶的区分,是从人性以及法律的角度来看。如果从这两个方面来看,有的人做出的一切事情都没有违背人心的道理,也没有触碰法律的底线,那么它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就是善良的人,反之他则是邪恶的。但这个划分也不能说非常准确,毕竟人的善良与邪恶,不能用是否违法犯罪来区别开来,这样的话,这个范围实在是太广了。
文章插图
我们今天觉得难以区分,在古代其实也同样如此。哪怕在封建主义社会,人们的生存仰赖于统治者,也有赖于那些朝廷官员和高门大户,但是人们之间也有一个最基本的关于善良的区分。但这基本上是基于每个人自身的判断,如果说有一个具体的划分准则,大概就要依靠儒家的思想,依靠人自身的本性。古人讲“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其实就体现出,不管你在干什么,总会有神明在盯着你,如果你做尽邪恶之事,那么神明就会给你惩罚。不过,这句话的下半句才是经典,而且体现出老祖宗的智慧,就算是今天也让人感叹不已。
文章插图
二. 神明对人类生活的知晓“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想必已经不需要多说,几乎人人都听说过。我们都知道,在古代封建社会,人们的心中其实没有太多关于法律的认知,对于人类世界的存在,更是非常模糊。而因为古代迷信思想的造就,人们统一认为,是天上的神明创造出了我们人类,而神明是无时无刻都在的,不管我们在干什么事情,神明都能够看得一清二楚。这也就意味着,一个人的好与坏,不是只有自己知晓,天上的神明也同样知晓。
文章插图
而古人虽然没有太多关于法律知识的认可,但却同意因果报应这句话,认为你现在做尽了坏事,天上的神明总有一日会让惩罚降临到你自己的身上。因此,好人才能够长命百岁,而坏人却只会草草结束自己的生命。哪怕这样的理论没有科学依据,但是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却的确束缚了人们的行为。然而,“举头三尺有神明”这句话的下半句,“不畏人知畏己知”才是真正的经典句子,更能够体现出咱们老祖宗的智慧。
文章插图
三. 恐惧源于内心我们今天常说,相由心生,如果一个人的内心邪恶,那么从面貌上来看,就会显得非常阴暗丑陋。对于鬼神这件事情,我们今天也同样认为,这个世界上是没有鬼的,所有的鬼都来源于你自己的内心。如果你做了亏心事,那么就会感到害怕,担心会有鬼来找自己的麻烦。“不畏人知畏己知”,体现的正是这个含义,你做了什么坏事别人或许不知道,但是你自己是最清楚不过的。你能够欺骗的了所有人,但是却无法欺骗自己,当你午夜梦回时,总是会忍不住想起自己曾经做过的坏事。就算一时没有得到报应,但是自己内心的压迫会越来越大,会不由自主的认为有人来报复自己,久而久之,心理肯定就会崩溃。
推荐阅读
- 古人讲“英雄脚臭、好汉屁多”,此话怎讲?古人想告诉我们什么?
- 《郓城人讲水浒》之千万别小瞧了刘唐
- 古人训“举头三尺有神明”,下半句被奉为经典,却很少有人能做到
- 五代十国|古人讲“五子登科”,是哪“五子”,有何典故?为人父母不妨一看
- 古人讲“门朝南,子不寒;树通轩,人丁散”,到底是什么意思
- 中秋到,古人讲“年怕中秋,月怕半”,为什么怕?老祖宗智慧之谈
- 古人讲“宁生穷命,不生穷相”,啥意思?暗含老祖宗给我们的警告
- 神明拥有无上法力,为什么不提前阻止人们作恶呢?
- 古人讲“夏不睡石,秋不睡板,春不露脐”,何意?生活中不妨留意
- 让举头看自己的人,面如月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