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宋江为何接受朝廷招安?如果从传统文化视角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二 )


比如第十九章“宋公明私放晁天王”,宋江显露的就是一身游民文化中的江湖任侠风气。
 朝廷|宋江为何接受朝廷招安?如果从传统文化视角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文章插图
图| 游离于庙堂和江湖之间的宋江
什么是任侠?
带着这个疑问,接下来我们就要说说中国的任侠文化了。
中国传统社会中的任侠文化
说道任侠文化,我们不得不从两千多年前的周代社会说起。
周代的中国社会形态,是以世袭制的贵族为主导的分封制体系。周天子将天下分封给宗族和有功之臣,构成以氏族国家组成的联邦体制。社会是世袭氏族以周礼为基础的宗法体制,政治是以血缘为基础的世卿世禄,经济是氏族共同的井田邑里。所有的一切,都以氏族血缘为纽带,只有宗族关系,没有独立的个人的空间。
进入到战国时期,各国纷纷变法,官僚政治建立,旧有的宗族政治瓦解。
政府的法治,总是有力不可及的地方,法治的真空,一定会有隐形的力量来填补。这种填补法治真空的隐形力量,就是民间的政治社会。政府政治是高悬的庙堂,民间政治就是偏远的江湖。
在社会制度的新旧交替中,一部分栖身于旧有贵族关系网络中的武士,由于没有被新的制度编入吸收,他们又不至于沦落成为种地的农民,因此,成为了第一代脱离社会主流之外的游民。
这些游民在新旧社会交替的真空中游离,寻找新的个体间的联系方式,构建了一套新的民间社会人际关系规则,这就是任侠风气。
由此构建的民间社会,就是游侠社会。
所谓任侠,就是任气节、行侠义,人与人之间基于知遇相互结交。他们行武用剑,重承诺,轻生死,以“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的原则往来。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重哥们儿义气。
 朝廷|宋江为何接受朝廷招安?如果从传统文化视角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文章插图
图 |任侠文化,已经在中国社会根深蒂固
义字当头,任侠者之间,没有严密的组织,合则留,不合则去;没有繁文缛节的约束,只凭借人与人之间的交情。就这样,构建起了一套传承至今的民间社会势力。
例如,司马迁在《史记·季布栾布列传》中写道:
“季布者,楚人也。为气任侠,有名于楚。”说的是楚国人季布,为人有任侠之气,在楚国很有名。
“得黄金百斤,不如得季布一诺。”说的是,得百斤黄金,不如得季布的一个承诺。这是成语“千金一诺”的出处,是季布自身任侠之气,重承诺的体现。
《水浒传》中,梁山好汉们也是靠任侠之气建立的情感连接。梁山好汉最初的精神信条,应该是从“七星聚义”,以“义”为盟,开始的。
宋江,拧巴的个人困境
一部好的文学作品,必须有足够的“矛盾冲突”。从人物内心的“矛盾冲突”折射到时代和社会。
宋江身上就有这种“矛盾冲突”,所以造就了他拧巴的精神性格。
《水浒传》中宋江身上的这种属性,造就了人物的结局。这种“拧巴”的属性,在宋江一出场,或许就能窥得一二。
《水浒传》宋江出场的一段描述:
年及三旬,有养济万人之度量;身躯六尺,怀扫除四海之心机。志气轩昂,胸襟秀丽。刀笔敢欺萧相国,声名不让孟尝君。
施耐庵介绍宋江,即可以像萧何一样,舞文弄墨精通吏法,又可以像孟尝君一样,结交江湖义士。
在古代,这种情况是很危险的,领导都希望自己的属下,安安分分的守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埋头工作。没有领导会喜欢一个将自己标榜为孟尝君的属下,唯恐得到个“天下知有孟尝君而不知齐王”的后果。
 朝廷|宋江为何接受朝廷招安?如果从传统文化视角分析就不难理解了
文章插图
图 |身有江湖气的宋押司
宋江有一句口头禅,就是自称“小吏宋江”。
为何宋江总是强调自己是小吏呢?
这就要从“小吏”这个官职说起了,宋江总是强调自己是小吏,一方面是对他这官职的不满,另一方面是对自己空有一身才华,却不能施展的自嘲。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