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两晋南北朝|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为何还有很多人敬仰他?( 三 )


毕竟这从来不是如抗日战争那般抵抗侵略 , 从来不是如岳飞抗金那般对抗异族 , 而仅仅是作为地方势力的孙吴 , 是否要归顺朝廷中枢 , 结束分裂 , 尽快实现天下一统 。比起远距离欣赏鼎足三分一众英雄们的武功 , 又有多少人念及苍生十室九空、百姓流离失所人相食的惨景?宁为太平犬 , 不为乱世人 。
实现华夏民族大一统亦是判定国史问题的重要标准 , 一如我们对秦皇汉武这等伟大人物的颂扬 。一姓之帝业 , 万姓之哀毁 。从这个角度 , 称孙权等竭力抗拒统一的逐鹿群雄皆为“民贼” , 亦不为过 。他们个人的功业原不足道 , 只为天下的分崩和黎民的苦难而憾 。
因《三国演义》及其相关影视游戏的影响 , 军阀如孙权以百姓为鱼肉逐鹿争锋 , 智士如鲁肃以诈变为本能成就功名 , 仿佛便是汉末时代天经地义的道理 。然则真实历史中确实还有一些仁人志士 , 希望着维持两汉四百年法统 , 早日恢复秩序、平定乱世;如若不能 , 至少也能安定一方 , 救民水火 , 为这样的本心才决然投入到乱世污浊中 。
三国两晋南北朝|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为何还有很多人敬仰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张昭就是这样的人 。他身体力行先哲修身治国之道、息息心念黎民苍生哀苦 , 才会放弃自己身为东吴托孤大臣、文臣之首的偌大权柄 , 力劝孙权归顺朝廷 。
事虽不成 , 然而他的不朽人格、无瑕品行、皎洁操守 , 已赢得江东万众归心 , 正如孙权后来自己愤然所说:「东吴众臣入朝拜我 , 下朝则拜张公 , 几十年来都是如此 , 从无例外 。」
赤壁之战 , 曹军损失荆州归降水军六七万人 , 南郡之战 , 曹军又损失兵马上万人 , 然而东吴军方首席大将周瑜亦天妒英才 , 不幸夭亡 。所以 , 当曹孙两家已然决裂结仇 , 曹操又洞悉了孙权对张昭这般爱恨交集的复杂情绪 , 所以妄图借刀杀人 , 除掉作为东吴政权剩下一根擎天之柱的张昭 , 进而引发东吴君臣离心 , 同室操戈 , 原是再合理不过 。
孙权既是能与曹操抗衡的枭雄人物 , 又怎会不明白这等诡计?时隔二十余年后 , 孙权随着赤壁大战、夷陵之战两场大胜 , 连续收取交州荆州 , 将地盘从继位时的五郡扩张到二十余郡 , 统治早已巩固 , 威望早已无以复加 , 却仍然对德高望重的张昭异常忌惮 , 每次和他说话都斟酌再三 。
三国两晋南北朝|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为何还有很多人敬仰他?
三国两晋南北朝|赤壁之战时张昭主张投降,为何还有很多人敬仰他?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所以孙权称帝后才会始终力排众议 , 不将丞相之位授予张昭;借赤壁归降之议 , 公开羞辱这个看着他从幼小长大成人的老人;并多次拒绝他的正确谏言 , 甚至堂堂一国之君 , 做出堵门烧屋的闹剧 。
而性情威严刚烈的张昭 , 却丝毫不以为意 , 朝堂失意便归家著书立说;但凡看到孙权有失礼胡闹举动 , 仍然是头一个批评指正 , 不给主君甚至是后来的皇帝留丝毫情面 。
孙权哪怕被气得挥刀而向 , 情急之下恨不得手刃这个讨厌老头儿 , 终究尚有一丝天良和理智 , 弃刀在地 , 和张昭追忆往昔 , 抱头痛哭 。而张昭一生秉天地正气 , 法古今完人 , 活得顶天立地 , 心中敞亮 , 便如后世北宋张载之论「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 为往圣继绝学 , 为万世开太平!」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