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少青|烔炀河李氏宗谱札记:刘铭传跋李少青诗集

作者:凌志
检阅李氏宗谱,发现有刘铭传《少青广文仁兄知白斋诗跋尾》一文,文字很短,且通俗易懂,照抄如下:“拜读大作,声律铿锵。追踪唐代,即使君家太白见之,亦当首肯。今时之词坛徤将,固不能窥及也。太子少保、直隶提督、一等男、乡愚弟刘铭传拜识。”
李少青|烔炀河李氏宗谱札记:刘铭传跋李少青诗集
刘铭传是晚清名人,合肥大潜山麓建建有铭传故里景区,我曾随老友翁飞博士游览过其中的故居和纪念馆,对刘铭传的生平事迹算是有所了解。刘铭传(1836-1896),字省三,自号大潜山人,人称刘六麻子,淮军三大将领之一,战绩卓著。1885年,首任台湾巡抚,所施之策为台湾现代化奠定了深远基础。后加兵部尚书衔,帮办海军军务,1891年辞职,1896年1月12日在安徽六安刘新圩病逝,赠太子太保,谥壮肃。有著述《刘壮肃公奏议》及《大潜山房诗稿》刊行问世。
但李少青何许人,与刘铭传是什么关系,刘为什么要给他的诗集作跋,跋于何时何地,诗集有无刊行?这些疑问促使我,急于在李谱中寻找答案。遗憾的是,烔炀河李氏宗谱目前只找到15卷,还有9卷没找到,而少青家族世系恰恰在这没找到的9卷之中。于是我反复翻阅谱前序传赞,仔细揣摩比较,勉强理出些许线索,算是从旁初解之前所疑之一二吧。
少青(?-1870),李姓,讳莲,少青其—,生卒暂失考。其祖父李宏烋(?-17?),讳庆善,文林郎。宏烋公元配缪宜人,生子怀仁;继配陈宜人,生子五,少青其父怀礼(1770-1845)行三。怀礼讳钲,号旭初,配氏周,生子四,长隆号宛中,次璋号春园,三莲号少青,四杞号子山。这四位个个不同凡响,以后札记中或许会陆续有涉猎。
李少青20岁(年甫冠)时,即受知于安徽学政沈鼎甫。沈鼎甫(1779-1849),讳维鐈,字子彝、鼎甫,号梦金,浙江嘉兴人。嘉庆七年(1802)进士,历任编修,湖北、福建、顺天、安徽学政,侍讲学士,侍读学士,大理寺少卿,左副都御史,工部左侍郎等官。曾参与修《全唐文》、《西巡盛典》等,著有《补读书斋遗稿》。清朝中后期,朝廷从翰林院或进士出身的官吏中指定人员,派往各省担任提督学政,按期至所属各府厅考试童生及生员,任期三年。学政任期内,不管本人官阶高低,一律以三品衙门论,与巡抚巡按平行。学政是政府官员,其收授学生或者门生,是第二职业还是政策允许不得而知,与其主持的科考有无嫌隙也不得而知。
 李少青|烔炀河李氏宗谱札记:刘铭传跋李少青诗集
文章插图
李少青入沈学政门下学习没几年,就以优等生的资格补增广额,第二年(1844年,道光24年)就在恩科考试中得第,大概意思就是“范进中举”了吧。可是此后“五度春风,未展蕴蓄”,估计是考了几次进士都没考上。好在李少青并没有“以此为戚戚”,而是居乡设塾,教学授徒。到了咸丰癸丑岁(1853),太平军建都南京,“贼势蔓延,大江南北无一净土”。李少青始意纠集义旅保卫地方,后因经费不足憾然而止。此时太平军盘踞巢县已久,李少青“息影潜行”,专以涉猎古今为排遣法,计所辑有知白斋诗文集若有千卷。
1853年,清廷诏令各地办团练,一般在户籍保甲制基础上进行编制,合二三保或数保为一团,各户皆出壮丁,平时训练,有事出战,经费由地方公摊。安徽抚藩两宪(巡抚台、布政史),札饬各处团练,李少青立即响应,估计烔炀河地方许多参加淮军的皆从此始。安徽此时正乱世,李少青及其团练看来很骁勇,很快“以功赏五品花翎”,旋蒙前大帅袁(应该是袁甲三)保奏,以教谕用。
“时同郡爵相李,已督师江浙,专弁招公,公往依之”。这个应该是李鸿章组建淮军、署理江浙之时,专门派人召募李少青。李少青欣然应召,成为淮军将领,其勤劳屡著,并得到李鸿章的赏识,“蒙爵相保奏,奉上谕,加同知衔,升用知县。”同治八年(1869),得补直隶六安州学政。抵任后不久,即因疾剧请假归里,“旋考终焉”。由此推算,李少青当卒于1870年前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