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父亲从看守传达室到为国宾馆作画,周恩来总理与宾馆画的渊源|走近巨匠 | 渊源


 李燕:父亲从看守传达室到为国宾馆作画,周恩来总理与宾馆画的渊源|走近巨匠 | 渊源
文章插图
《百年巨匠?美术篇》回望百年来中国美术演进历程,以16位巨匠的亲身经历,呈现了一部视觉版的中国现代美术史。他们大多出身贫寒,但是自强不息,经受了岁月的磨练,用超乎寻常的意志和努力成就了自我。
虽然他们都生活在相同的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下,但是在艺术实践上却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和独特的创造。他们为世人留下的是美轮美奂的精湛作品,是现代美术史上永不磨灭的文化遗产。
 李燕:父亲从看守传达室到为国宾馆作画,周恩来总理与宾馆画的渊源|走近巨匠 | 渊源
文章插图
在中国画
研究院筹备会议上,李苦禅与谷牧、万里副总理等讨论建院事宜。左一至左七:李可染、朱丹、谷牧、苏立功、万里、黄胄、李苦禅,右一右二:张仃、王朝闻
周恩来总理和宾馆画的渊源
文 | 李燕
1969年春至1973年冬,我正在宣化1605部队579团学生连接受农场的“再教育”,也不分配工作单位,更不可能画中国画。尤其是由于父亲李苦禅老人还戴着“反动学术权威”的帽子。我的老师一辈如吴作人、李可染等中央美院和中央工艺美院的著名教授们,也戴着这顶帽子,分别被以各种劳动形式批判改造,也绝对不许他们动笔作画。
但在1972年某日,忽然接到外交部服务局的公函,让我速回北京,协助父亲为国家的外事宾馆、饭店和驻外使领馆作画。同学们以惊讶和羡慕的眼光,目送我这个尚戴着“可教育好子女”帽子,又曾与吴作人院长、李可染等老教授一起关进过“牛棚”的美院学生。
 李燕:父亲从看守传达室到为国宾馆作画,周恩来总理与宾馆画的渊源|走近巨匠 | 渊源
文章插图
作者李燕与父亲李苦禅
周总理指示创作宾馆画
到了北京才知道,是我们敬爱的周总理指示,开始了创作“宾馆画”的特殊工作。让“文革”中受到严重冲击迫害的一些著名画家,特别是老画家住进宾馆饭店。得到一段难以形容的缓冲,大家感到又回人间了,被服务员尊称姓名,周到服务,小灶供伙食,不收粮票油票,不收饭钱,有干净舒适的卧室,有当年罕见的卫生间(那年月多用公厕、公共大澡堂),有保健医生随时诊治,有宽敞明亮的画室(家已多半被造反派们占了)。虽说是不付画酬的义务作画,但大家出于对周总理大恩的无限感激之情,不仅精心作画,还要多画,稍有不满意的绝不凑合,毕竟这些老画家们已多年没机会动笔了。
 李燕:父亲从看守传达室到为国宾馆作画,周恩来总理与宾馆画的渊源|走近巨匠 | 渊源
文章插图
周恩来总理(左二)、外交部长陈毅(左一)将荣宝斋复制的唐代《簪花仕女图》赠送给缅甸总理
父亲每天坚持上班,不肯休息一天,母亲是徐悲鸿院长当年聘任的美院校医,如今负责父亲的保健和生活起居,我则陪同父亲作画,自己也画。那时,父母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可要拿出好画来,不然可对不起周总理啊!”
说起“宾馆画”,在中国美术史上还是一个特殊的名词,用谷牧副总理的话说,“宾馆画是个代名词,指画家按照周总理指示为国家完成的特殊政治任务”。建国后有几次“宾馆画”。
第一次“宾馆画”是从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周总理指示相关部门,请画家为国家的大型活动场所画反映新中国面貌的绘画,还安排多名画师合作大幅中国画,周总理认为“这样还可以增强画家的团结”。例如,请齐白石、陈半丁、何香凝、于非闇等14位画家合作了《和平颂》,并由郭沫若题字,展示于赫尔辛基世界和平大会,得到国际性好评,现藏于对外友好协会。
第二次“宾馆画”是在1959年,北京人民大会堂落成时,遵照周总理指示,由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委托关山月和傅抱石在东方饭店,根据毛主席《沁园春·雪》词意创作了大画《江山如此多娇》,经周总理审定后,请毛主席为大画题字,放大后落于此画。
第三次宾馆画,是在1971年10月,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恢复我国在联合国所有机构的合法席位后,又是遵照周总理的指示,先由国管局成立一个绘画组,于1972年2月至5月,陆续开始组织在京部分画家,在内部的14号宾馆(紫金宾馆)、15号宾馆(后改为柬埔寨亲王西哈努克专驻宾馆)、22号和24号宾馆(后为首都宾馆),以及老“六国饭店”,为我国驻外机构和人大会堂、钓鱼台、首都机场、北京站等接待外事工作的场所作了大量的绘画。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