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圣|剑来陈平安与赔钱是文圣老秀才“性恶论”的实践者

《剑来》一书中文圣老秀才的原型前面我写到过,其学问原型便是先秦时期大名鼎鼎的“荀子”。
 文圣|剑来陈平安与赔钱是文圣老秀才“性恶论”的实践者
文章插图
“性恶论”是荀子提出的观点,他在《性恶》一文中阐述了自己的观点,并对孟子的“性善论”进行了反驳。限于篇幅,我们先来简要介绍一下“性恶论”提出了怎样的观点。“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伪,人为也。也就是说人天生是恶的,善良的行为是后天人为的。
孟子曰:“今之学者,其性善。曰:是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 也,不可学,不可事。孟子说,人要求学习的,就是人性的善。而荀子的观点认为,这是错误的!这是因为不曾懂得人性,不了解本性与后天人为之间的区别。本性,是天生的,是学习不来的,也不是后天人为的。孟子曰:“今人之性善,将皆失丧其性故也。”今人之性,饥而欲饱,寒而欲暖,劳而欲休,此人之情性也。今人见长而不 敢先食者,将有所让也;劳而不敢求息者,将有所代也。夫子之让乎父,弟之让乎 兄,子之代乎父,弟之代乎兄,此二行者,皆反于性而悖于情也;然而孝子之道, 礼义之文理也。故顺情性则不辞让矣,辞让则悖于情性矣。用此观之,人之性恶明 矣,其善者伪也。孟子认为,恶的产生,是因为丧失了本性。荀子认为,人的本性就是为了吃饱穿暖休息,满足生活所需。而因为礼法的存在,而人为的放弃了这种本性需求,进而说明善的行为是人为的。也就证明了总观点,善是化性起伪的说法。
荀子进而说道,既然人性本恶,礼仪又是如何而来呢?应之曰:凡礼义者,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圣人化性而起伪,伪起而生礼义,礼义生而制法度;然则礼义法度者,是圣 人之所生也。故圣人之所以同于众,其不异于众者,性也;所以异而过众者,伪也。圣人不是天生的圣人,是后天努力的结果。圣人的天性与众人一样,不一样的,是他们认为努力之后的结果。所以才有了礼仪法度,也就是规矩。
二、为什么选择陈平安?荀子把人性定义为先天行为,而后天所为即一个“伪”字。也就是人为的。说道这个伪字,我们想到了陈平安,想到了他小时候为了能够过得好一点,所表现出来的,被我们定义为“伪善”的东西。其实恰恰印证了老秀才的观点,善的行为是后天人为的。所以,我认为齐先生选择陈平安为老秀才的闭门弟子,正是因为陈平安小时候的种种经历。【 文圣|剑来陈平安与赔钱是文圣老秀才“性恶论”的实践者
 文圣|剑来陈平安与赔钱是文圣老秀才“性恶论”的实践者
文章插图
而陈平安在父母双亡之后,之所以能够做到一个“伪善”,与其父母的教有很大的关系。是父母让他知晓如何做才能更好,才能当一个乖孩子,能以己之善为换得别人的善行。这里再提到一个例子,那就是顾璨。我们说顾璨心性如何之差,谓之恶。正是他的小时候的教是缺失的。没有父亲的言传身教,而其母,确实算不上一个好人,让幼小的顾璨近墨者黑。他就是人性本恶很好的例子。而书简湖之后的顾璨,因为听了陈平安的话,他才从某种程度上化性起伪,开始做善事。凡贵尧禹君子者,能化性,能起伪,伪起而生礼义。正如上述荀子的观点所说,君子,能够通过后天努力改变先天本性,产生礼仪,也就是善。陈平安就是如此。
三、藕花福地的相遇我们再进入曾经的藕花福地,那里有两个孩子,很像陈平安与顾璨。曹晴朗与陈平安很类似,所以陈平安想要带着离开藕花福地的是曹晴朗。可是已经有了一个陈平安,而顾璨,还是那个顾璨。所以为了能够说明化性起伪是可以做到的,赔钱诞生了。
 文圣|剑来陈平安与赔钱是文圣老秀才“性恶论”的实践者
文章插图
当陈平安能带她离开之后,老秀才还给了她一双不一样的眼睛。这双眼睛有两点作用,一个是能够看透这个世界,二是能够带给她力量。恶人力大,祸患无穷。可是如果她能够从善呢?是不是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她心中的善呢?从让她吃饱穿暖的陈平安开始,她一点点地打开她内心的世界,让陈平安进入其中,接受者陈平安所带给她的不一样的东西。她也在用她那双不一样的眼睛去分辨和认识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不只有恶。一路走来一路长大,进入赔钱内心世界的陈平安开始影响改变着赔钱,而这种改变我们可以称得上是化性起伪,善由心生。而她这种变化是分阶段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