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暗|鲁迅首次到北大上课,学生们哄堂大笑,15分钟后教室里鸦雀无声

鲁迅先生堪称民国最硬核的作家,他犀利的文笔像是一把尖刀,这把刀划破了黑暗的夜空。民国时期,无数的年轻人因为鲁迅先生的作品而意识到时代的腐朽。
鲁迅先生在整个中国近代文坛,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他的作品除了揭露出近代社会的黑暗以外,还有着超脱时代的价值。鲁迅先生是一个战士,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尽快的在社会当中传播开来,能够尽可能多的唤醒底层百姓,因此他的作品以短篇为主。
鲁迅先生深知一个民族的未来是年轻人,1918年,鲁迅先生发表了自己的第一篇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这部小说一经问世,就在国内受到了热烈追捧。
在这篇小说出版的前一年,蔡元培就任北大校长,他在发表就职演说时曾对北大学生提出了要求,其中有一点是“束身自爱,以身作则”。这句话,意在希望北大学生敢于同那个黑暗的时代做斗争,敢于去矫正当时时代的坏风气。
 黑暗|鲁迅首次到北大上课,学生们哄堂大笑,15分钟后教室里鸦雀无声
文章插图
在《狂人日记》风靡全国时,蔡先生看到了鲁迅先生的身上敢于同时代做斗争的勇气,这与他对北大学子的期望不谋而合,于是便邀请他前往北京大学国文系担任教师。鲁迅先生接到邀请之后,十分痛快的就答应了。讲了一节课之后,他就成为了北大最受欢迎的老师之一。
初登讲台,惨被嘲笑
民国是个战火纷飞的时代,但也是一个大师辈出的时代。民国大师人物众多,他们的风采成就是其他时代的文人难以比拟的。这些大师大多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小便熟读史书典籍,深受传统文学的熏陶。
长大后出于各种契机,他们接触到了西方社会,看到了中国以外的先进文明,这种文明之间的差距,让他们对中国社会的很多现象有了自己的看法。提及民国时候的文人才子,大家的第一印象就是温文尔雅,英俊潇洒。这种气质离不开原生家庭环境的熏陶。
鲁迅先生却是众多民国才子这当中的异类,鲁迅先生在当时绝对称得上是讲究人,尤其是对于吃方面。他曾在北平生活过14年,后人在翻阅他这一时期的日记发现。鲁迅先生对于吃有着自己的追求,据不完全统计,这14年他尝遍了北京上下60多家有名的大饭店,绝对算得上是一位懂吃、爱吃的行家了,但是他对于穿衣服就没有这么讲究了。
 黑暗|鲁迅首次到北大上课,学生们哄堂大笑,15分钟后教室里鸦雀无声
文章插图
虽然在文坛有着极高的地位,但是鲁迅先生却不以为然,在穿衣方面极其简朴,即使是衣服破了打上补丁也照穿不误。第一次去北大时,他就穿着一身打满补丁的衣服,很是显眼。
众所周知,鲁迅先生是浙江绍兴人,说话难免会有一些南方口音。当时能够进入北大的学生大部分都出生于书香世家,自小受过良好教育,老师的这种独特的绍兴口音,引来了同学们的嘲笑。这对于初登讲台的人来说,可以说是很大的打击了。
坦然面对,才气过人
鲁迅先生在这种情况下却不以为然,面对讲台下学生们的议论嘲笑,他并没有直接作出回应,而是继续在讲着自己准备的教案。鲁迅先生讲话的语调平稳而又厚重,没有抑扬顿挫,也算不上慷慨激昂。一开始同学们并没有多么尊重这位新老师,即使他写出了《狂人日记》这样的作品,他们也以为,这只不过是乡下来的一个“乡巴佬”。
 黑暗|鲁迅首次到北大上课,学生们哄堂大笑,15分钟后教室里鸦雀无声
文章插图
十五分钟后,学生们见这个老师一直都没有反应一些,同学们便不好意思再继续嘲笑。渐渐的教室里安静了下来,同学们也听出了鲁迅先生话语中所蕴含的对于整个中国小说史的独特见解。他们发现这个老师所说的话句句都体现着智慧,他对于历史人物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虽然特别,但却十分中肯,很快同学们忽略了他的绍兴口音,被他的讲课内容吸引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