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存在乃是所谓生命的一个永久的奇迹”———泰戈尔的确,泰戈尔的一生颇为传奇。他曾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亚洲人,是浪漫主义诗人,伟大的哲学家。作为一代大文豪,泰戈尔在世时就被许多文人奉为崇拜对象,这其中有林徽因、徐志摩、梁思成等人。泰戈尔的浪漫主义诗句常常能为心中布满迷雾的青年人打开一扇窗,他的诗歌,总能为迷茫的人拨开云雾,重现满天阳光。他的宽容与睿智让许多人找到新的出路,治愈心灵,重新拥抱生活。这些都是人们爱上他的理由。泰戈尔一生曾三次访华,第一次是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公开访华,后两次据说是因为探望徐志摩。泰戈尔第一次访华时接待工作十分隆重,徐志摩林徽因全程作陪,鲁迅也曾出席,但鲁迅却甩下一句“一塌糊涂”拂袖而去,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文章插图
出身富贵靠文采名满天下泰戈尔出身于商人家庭,兄弟姐妹十四人,泰戈尔是最小的一个。受印度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影响的泰戈尔家族出现了不少学者和艺术家,而泰戈尔无疑是名声最响的那位。由于泰戈尔是家中最小的那个孩子,从小被大家宠爱,但是大家对他并不溺爱。其文学方面的修养最先来自于家庭环境的熏陶,但生性热爱自由的他并没有完成学校正规课程的学习。13岁之后,泰戈尔发表了长诗《野花》《诗人的故事》等等,开始小有名气。在英国学习法律期间,他还是不忘文学创作,最终改了专业。史诗、往事书、自然、生活等等,都是他戏剧和小说的取材之处。
文章插图
泰戈尔的诗都是源于对人生深层领悟的真实感受,每一句都富含哲理。语言清丽、意味隽永。在印度民族运动高潮时期,泰戈尔曾积极投身于反帝爱国运动之中,并在此时写下了大量的爱国主义诗篇。泰戈尔一生创作十分高产,其中有不少作品被世代传颂。1913年凭借《吉檀迦利》获诺贝尔文学奖之后名声大噪,并在1924年受邀访华。获诺贝尔奖高调访华1924年,泰戈尔受蔡元培、梁启超等人邀请来华讲学。泰戈尔到达之时,有50多位中国学者、诗人列队迎接,林徽因还上前献上鲜花,可见中国学者对泰戈尔的崇拜之情。
文章插图
泰戈尔访华期间,徐志摩与林徽因全程陪伴其左右,并担任翻译工作。中国学者自发为泰戈尔举行了盛大的生日晚宴,并排演了泰戈尔的诗剧《齐德拉》,当晚梁启超、梅兰芳、张群励等人都在场,大文豪鲁迅也赶来了。但是鲁迅先生并不同于其他人,他对泰戈尔没有崇拜之情,甚至有些敌意,这在事后鲁迅先生的文章中多有表现。在其杂文《骂杀与捧杀》中,批判徐志摩、林长民等人将泰戈尔奉为“神仙”,这大大阻碍了青年学者与泰戈尔之间的距离。在当时是文学界,对于泰戈尔大家有3种态度,一种是“挺泰派”,一种是“倒泰派”,还有一种是“中立派”。
文章插图
而“倒泰派”的代表人物就有陈独秀、郭沫若等人,他们曾公开在泰戈尔演讲时捣乱,此行为令泰戈尔十分伤心。而“挺泰派”的代表人物有徐志摩、梁思成、胡适等人,在外人看来,他们对于泰戈尔过分崇拜,甚至有神话泰戈尔的嫌疑,这一切都让大家对泰戈尔心生隔阂。在许多人心目中,泰戈尔此次访华是为了向中国年轻人传达思想与力量,并非旅行享受或是过一个隆重的生日。所以后人认为,鲁迅对泰戈尔访华一事的抨击缘于看不惯徐志摩等人如此“谄媚”,很可能引更多国人执迷于此,而并非学问本身。鲁迅为何如此评价泰戈尔
推荐阅读
- 恋爱脑徐志摩:他只想要甜甜的爱情,至于爱谁真的无所谓
- 民国“情圣”徐志摩恋爱秘籍大公开,林徽因,陆小曼究竟有多美
- 林徽因一生中最重要的1个男人,不是徐志摩,也不是丈夫梁思成!
- 看徐志摩从离婚到再婚,勇敢表白的她被拒绝,回家选择与丈夫分居!
- 三个女人一台温情戏,徐志摩的痴,成就民国最经典葬礼
- 泰戈尔访华,徐志摩林徽因作陪,鲁迅却半路愤而离去,是嫉妒了吗
- 林徽因一生:将爱情交给徐志摩,婚姻交给梁思成,孩子交给金岳霖
- 林徽因:把孩子给了金岳霖、把爱情给了徐志摩、婚姻给了梁思成
- 徐志摩空难去世,留下神秘“八宝箱”,林徽因为之肝肠寸断
- 徐志摩失事后 鲁迅做了这样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