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时候,我国是以农业发展为重心的大国,而且经济落后,相对于娱乐活动也是寥寥无几。即使一些文人骚客之间有诗会等文娱活动,但他们专心研究潜心学习,并不重视娱乐之事,并觉得这就是荒废光阴。不过我们对象如果转换成古代的风流公子,那娱乐活动可就丰富起来了。文人就显得尤为枯燥无味,只寻求在诗词歌赋中孤芳自赏。
文章插图
其中对联的产生与发展,为文人创造了无与伦比的快乐。对联最早被发现了三国时期,那个时候对联还有个好听的名字叫\'\'桃符\'\'。三国时期,纸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文字只能刻在竹片或者树板之上,悬挂在门的两侧,这就是最早出现的对联。随着社会不断地发展,纸的发明创造,使得桃符逐渐改头换面,演变成了一种书法与文化相结合的对联。在家唐宋时期,对联文化发展到顶峰,唐宋八大家之一的苏轼,东坡居士更是对联钟爱有佳。
【 暗许|上联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一才子妙对下联,寡妇芳心暗许】
文章插图
到了明清年间,对联更是成为一段段才子佳话,使有情人终成眷属。对联在生活中的存在,更是运用的五花八门。用对联寻求良人,讽刺贪官污吏,描写实际情况。其中的趣味良多,让人欲罢不能。对联逐渐世俗化的发展,让对联愈发流行,成为大家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学艺术。一副好的对联,要求是极为苛刻的。必须有丰富的文学储备,还得灵活多变,平仄押韵。
文章插图
其次词性的运用,也是对联最难的一点。明月与清风,花前与月下等等,必须一一相对应。好的对联不仅讲究对仗押韵,还注重上联与下联的意蕴是否能够相通。如果单单追求对仗工整,那对联就缺少了它的灵魂。
对联的最后的平仄押韵,其实没有想象中的难度,我们中国的汉字博大精深,读音有四声。一二声为平调,三四声为仄调。只要在对联中平仄相对,那对联的雏形就完成了。对联对于词性的要求极高,因为虽然平仄押韵相对简单,但是却难一时想到。
文章插图
明朝时期在应天有一户人家,夫妻和睦,其乐融融。但夫君却患了一场大病,最后不治身亡。家中妻子就成了寡妇,终日以泪洗面,一介妇孺怎么能撑起家中所有,日子越过越清贫。
时间转瞬即逝,马上又是新年,寡妇面对空空如也的房子,无奈道\'\'年难过,年年难过,年年过\'\'。意思是自己之后的每一年都过得格外艰辛,但就算艰辛自己也都还是挺过来了。寡妇的这句话,其实就可当做一副对联的上联,同时是一副重字联。
文章插图
寡妇有个邻居,是一位秀才,他几次进京赶考,却还是无奈名落孙山。他的才华大家都有目共睹,只是当时时运不济,官场腐败。众多考生都去打点考官,而秀才全都将自己的银子花在读书中,单单凭借做私塾赚的银子根本不够。正当秀才垂头丧气路过寡妇家门前时,恰巧听到寡妇说的话。于是立即感慨道事无成,事事无成,事事成\'\'。
寡妇听到有人在门外说话,而且竟然对上了自己刚才的话,感到十分好奇。这两句话对应的恰到好处,无奈中又带有淡淡的苦楚,又都是重字联,可谓是无巧不成书,造就了这样一副好对联。寡妇开门见到,原来是隔壁的秀才,不免产生了异样的情愫。秀才虽然是寡妇的邻居,但从来没有看见过她,这是第一次相见,没想到寡妇竟然如此美艳动人,富有才华,心中对寡妇一见钟情。最后秀才找了媒婆,上门提亲,二人便喜结连理,成为了夫妻。虽然二人生活贫苦,但是找到懂对方的良人,不为是一桩美事。
推荐阅读
- 工头出上联,“干不出头终是工”,工人兄弟对的下联很狂妄
- 上联“竹本无心,奈何节外生枝”,下联看了想流泪
- 穷秀才出上联有木也是桥,无木也是乔,寡妇下联一出,秀才逃了
- 新娘出一上联“夜袭娘子关,美人受惊”,下联真是太经典了
- 王家出上联王诩、王翦、王力宏,刘家下联一出,瞬间秒杀王家!
- 刘姓家族出一上联“刘邦、刘备、刘德华”,其他家族霸气回复
- 千古绝对!上联“鱼肥果熟入我肚”,下联堪称经典!
- 上联天若有情天亦老,难倒众人!酒鬼随口对出下联,成千古绝对
- 千古绝对!上联:“丫头啃鸭头,头头是道”,下联太经典了
- 妇人出上联:人欢马叫高歌猛进,农夫对出下联后,她笑而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