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四大女诗人之一的李冶,年少时便展露出了极高的诗歌才华。在六岁那年,她的父亲抱着她在花园玩耍,见院中蔷薇便让她写首诗,李冶张口就来,其中两句是“经时未架却,心绪乱纵横”。她的父亲一听,这还得了,小小年纪就知道待嫁女子心绪纵横,这长大后可怎么办,岂不可能成为失行妇人。于是在她11岁时便被家人送到了道观出家,这也拉开了她颇为悲剧化的一生。
文章插图
其实除了李冶在唐代还有一位小时候便能诗会文的女子,而且她写诗的经历和李冶很像,不过结局却比李冶要幸运得多,她就是唐代才女徐惠。徐惠小的时候便表现得很是聪慧,五个月大就能说话,四岁时已经能熟读《诗经》、《论语》。八岁的时候徐惠的父亲出题考其文采,让她尝试模仿《离骚》写诗,小小年纪的徐惠毫不怯场,即兴便写了一首妙诗。《拟小山篇》仰幽岩而流盼,抚桂枝以凝想。将千龄兮此遇,荃何为兮独往?
文章插图
这首诗模仿的是淮南小山的《招隐士》,所以名为《拟小山篇》。内容上主要是表达了对于先贤屈原的追忆和仰慕。这首诗中,“幽岩”“桂枝”“荃”都是和屈原有关系的意象,诗人通过对于这些意象的描写刻画,表达出了对于屈原高洁情操的向往之情。前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屈原的崇敬。仰视着幽静的山岩,内心满满的都是对屈原的景仰,抚弄着桂树的枝条,不由追忆起屈原的高洁。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像屈原这样的先贤,真的是世间少有千载难逢,但为什么像兰草一样的屈原却会悲愤而死呢?
文章插图
这首诗明面上写的是对先贤屈原的追忆和向往。其实又何尝不是描写诗人内心的渴望,她也希望自己能够成为这样具有高尚情操的人,这也显示了诗人远大的志向。当读完这首诗,徐惠父亲惊叹于女儿的才华,小小年纪便能写出这般深刻有内涵的诗作。所以徐父对于这个女儿很是自豪,时常拿她的这首诗作在亲友面前显摆,因为确实写得好,这首诗也就很快就传开了,不久便传遍了全城。后来这首诗也传到了唐太宗李世民的耳朵里,读完后便将她召入后宫中做了才人。同样是被父亲考文采,李冶因为一首诗被送去做了道姑,徐惠却因为一首诗得了皇帝宠爱,不得不让人感叹真的是同事不同命。
文章插图
入宫以后的徐惠,并没有放下对于文学的追求,依旧遍览群书,才华也越来越高,写起诗文来更是信手拈来。这也让李世民对于她更是礼待,连带着她的父亲也被升官。而且徐惠始终保持着自己的初心,对于李世民并不是阿谀奉承,而是有什么说什么,就像她推崇的先贤屈原一样。贞观末年,李世民多次兴兵打仗,而且大肆修建宫殿,不仅劳民伤财,也让百姓怨声载道。面对这样的局面,作为后宫中人的徐惠本不应多嘴,但她依旧选择了直言进谏,陈清利弊。而她有理有据的分析也让李世民很是赞同,不仅没有因为这件事责怪于她,相反对她更是宠爱有加,还给不少赏赐。
文章插图
一直到这个时候,徐惠的一生都是美满幸福的,基本没有经历什么挫折变故,比起李冶来说简直不要太幸福。直到公元649年,唐太宗李世民驾崩,这对于徐惠来说无异于天塌地陷,在悲伤和思念中她郁郁成疾,面对医治她也都一一拒绝,还对身边的人说,先帝待她优厚,她希望自己也能早点死去,继续陪伴着先帝。就这样,这位痴情的才女在隔年终于追随着李世民的脚步而逝去,终年24岁,只留给后世之人无限的怅惘。
推荐阅读
- 黑道宠文“战少,夫人去找您父亲单挑了”告诉他别伤着我媳妇儿
- 他被称为“菩萨皇帝”,遣散后宫嫔妃,从不近女色,死因却成笑谈
- 知名作家:因为其父亲是侵华日军,因此他拒绝生育和吃中国菜
- 7岁儿子写诗跟父亲要生活费,父亲朋友看信后:我要把女儿嫁给他
- 我继承了我父亲与费尔南德兹的友谊
- 三本值得再三回味的“后宫流”小说,剧情精彩,书荒了赶紧收藏
- 鲁迅、老舍、傅雷怎样做父亲
- 只推荐好书 篇六:史上最强少儿版《西游记》,一位作家父亲送给9岁儿子的礼物
- 此女父亲是蒋百川,哥哥是徐志摩,弟弟是金庸,丈夫更是家喻户晓
- 玉帝佬想要将月宫改为后宫,嫦娥仙子可以做“正宫皇后”,这美滋滋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