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说京剧旦角“上下场”:“戏曲硬要往话剧的框框局限里钻,恐怕不是上策”( 二 )


李世芳、毛世来之《花田错》
老先生们对上场、下场很重视,根据人们在不同情境中的性格心理,不断创造革新,力求准确、夸张、优美地揭示出人物的内心世界。王瑶卿师傅教的《十三妹》,八折戏中的几十个上下场,都各具特色。他常说:要做个好唱戏的,不做唱好戏的。好唱戏的,是指无论什么戏一经自己创造处理,就格外生色,连上、下场也别具韵味,可以说是“人保戏”,唱好戏的,是哪个戏好唱唱哪个,叫做“戏保人”。演员应当发挥自己的艺术创造个性,做个好唱戏的。王瑶卿就是如此。比如《打渔杀家》,过去是三路刀马陪老生演的“开场”、“靠轴”戏,经王瑶卿创造与谭鑫培合演后,一跃而成了各名角都演的“压轴”好戏。这样的艺术创造,才有生命力,这是要下苦功夫的。
上、下场,与戏曲剧本时、空处理自由、点线结合的分场结构分不开。现在不只在某些现代戏里,就是在整理改编的某些传统剧目和新编历史故事剧目中,也多采用话剧式横断剖面的分幕形式,使演员技艺和戏曲载歌载舞的特色,都无从发挥。这种现象值得研究。现在话剧都在向传统戏曲学习,取消布幕,而戏曲却硬要往话剧的框框局限里钻,恐怕不是上策。
传统戏曲故事性强,有头有尾,一线贯穿,一气呵成的特色,为人民喜闻乐见。因此,剧作、表演对上场、下场的处理,是不可轻视的。
(《当代戏剧》1983年第9期)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