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字画|这才是苏东坡书法中的“意”,明白这一点,才算真正入门( 二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黄州寒食帖》高清版03
黄山谷说“苏东坡以天资解书 , 善书乃其天性 。” 。康熙说“论者谓宋四家书 , 皆从颜鲁公 , 然亦其天公高出一时 , 神明变化于古人耳 , 实不尽拘于成法也 。顾其(苏东坡)生平所书 , 以跌荡取势 , 以雄秀取态 , 殆变化于古 , 而不专注于颜者” 。
苏东坡作为宋四家之首 , 倡导的一代新书风 , 张扬文人个性 , 人生的起伏 , 对世事的感悟 , 这所有的或悲愤、或喜悦、或平和的文人胸怀也都体现在了他的书法上 , 也成就了“苏字”的艺术风范丰腴跌宕、阔意天真 , 正印“字如其人”的论说 。
三、苏东坡书法中的“意”是如何让笔墨线条产生变化的?该如何理解这一点 。
苏东坡的书法风格
苏东坡善写楷书、行书 , 早年取法王羲之 , 后期融入颜真卿、杨凝式等人的风格 。从苏东坡成熟书风分析 , 其书法笔墨特点是笔墨丰腴 , 结字扁平 , 左低右高 , 笔画恣意 , 落字错落 , 率意天真 。
从苏东坡书法的气韵上分析 , 其特立独行的性格 , 深厚的文学素养 , 为官一生起伏的 , 对其书法风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而将自身性情恣意于笔墨之下 , 终形成其“尚意”的典型书风 , 并引领北宋一代 。
苏东坡曾自称“我书造意本无法 , 点画信手烦推求”、“自出新意 , 不践古人” 。但书法学习必有其范摹 , 从其楷书作品——《醉翁亭记》来看 , 该笔法丰满 , 结体宽厚方正 , 起笔、转折、回锋遵从法度 , 皆见晋唐架势 。虽说苏东坡取法二王、颜真卿 , 但就其楷书来说却有差异 , 写法运笔结构依然遵循前人法度 , 但在结体和笔法上与前代略有不同 , 也有其自身风格 。
苏东坡被贬黄州时所书的《黄州寒食帖》更被誉为“天下第三行书” , 与王羲之的《兰亭序》、颜真卿的《祭侄文稿》齐名 , 为后世所传颂 。苏东坡行书的风格所行之“意”与其人生境遇 , 文学素养 , 文人士大夫的精神追求戚戚相关 。
此帖创作背景 , 是苏东坡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任黄州团练副使 。苏东坡在黄州谪居四年 , 处于人生的低谷期 。通篇表达作者感怀来到黄州的境遇 , 生活窘迫 , 家乡万里 , 仕途失意 , 胸怀壮志却不得报的 , 从诗篇中能感受到作者悲悯自身的无奈的波动情绪 。
书法字画|这才是苏东坡书法中的“意”,明白这一点,才算真正入门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苏轼《黄州寒食帖》高清版04
从书写上来看 , 笔法也是起伏不定 , 下笔之时苏东坡心绪似乎有些不安的 。
第一行“自”字起笔犹豫 , 整行呈收殓之态 , 似乎“诗案”影响 , 余悸仍在 。
写到第二行“年”字末笔的长竖 , 心怀略有打开 。
第三行笔势开始稍稍加重 。
写到第四行“萧瑟卧闻”处苏东坡之前熟悉书风出现了 , 字形变大 , 豪情跃出 。或是感觉的自身情绪波动 , 想压抑控制一下 。
第六、七两行又收敛起来还出现了脱字 。
第一首诗的七行笔体居然有三变 , 这在苏东坡其他形式作品中很少见到的 。当他写到第二首诗 , 思绪好似突破禁锢 , 情绪骤然浓烈起来 。首句“春江欲入户雨势来不已”浓墨饱蘸 , 卧笔挥扫 , 笔姿厚重 , 字型呈简渐大之势 。
第十一行“破灶” , 第十二行“寒”字 , 第十五行“哭涂穷”字型展大 , 用重墨 , 似要力透纸背 。
第十三行的“纸”字那一竖 , 超长犹如神来 , 悲情灌注 。字型结体也与常见的扁平有所不同 , 有如情绪般显得高涨 。最后一行所写诗题“右黄州寒食二首”情绪收敛 , 笔势回归 。
如果前一首七行变化显示了苏东坡的不安和节制的状态 , 那么写第二首诗时情感的闸门轰然而开 , 从目光所见眼前的荒凉 , 心意仿佛随着衔纸的乌鸦 , 去往朝廷的庙堂之上以及更远的家乡 , 情感的闸门骤然打开 , 驱使用笔时肥时瘦 , 忽大忽小 , 结构或紧密或壮阔 , 书法的形态也情绪化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