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洪钧
清代状元,外交家洪钧。洪钧的大名,如果熟悉外交史的人一定不会不知道,他在外国出任公使时,不卑不亢,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当时清政府和中华民国政府的利益,在当时那样一个落后的国情之下,洪钧并没有丧失他作为外交官的一份气节。
文章插图
9.张謇
清代状元,教育家实业家张謇。出生于晚清状元的张謇,在看透了政治之后,回到家乡创办了实业。在当时世界浪潮之中,他也获得了一定的成功,不过最终他还是被国外列强和国内官僚联手击败,最终他的实业没能挽救落后的中国。
10.刘春霖
清代状元,最后一位状元刘春霖。刘春霖获得状元,既有实力也有运气。由于当时拟定的第一名字被慈禧感到晦气,于是这才将刘春霖题为了第一名成为清代最后一位状元。他曾经在民国政府当中大力推广教育,为中国的教育作出了一定的贡献,而且他保持了晚节,没有做出有损中国人民情感的事情。
二、状元们尴尬的处境
中国1300年科举史,考取状元近800名,但仅有这10人功成名就。中国社会的科举考试,从其诞生开始,其实就是为了选拔出色的治国人才。不过在明清时期,这一想法却产生了巨大的变化。由于明清时期陈平日久,整个社会对于教育也极为的重视,于是明清时期有了许许多多的读书人。
且不说那些没有考上功名的学子,就是举人进士,在明清时期也积压了不少,这也就是为何在当时的北京城读书人喜欢论资排辈。毕竟大家都是近视,要说文采上谁比谁更差劲,恐怕也算不上,但是先考中的人对比后,考中的人而言就有一定的优势。
科举考之中的佼佼者,当然要数状元。人们对状元有着太多的期许,因此当状元没能实现这些愿望的时候,他们便会对状元产生失望。状元其实只是一个读书人,只不过在某一场考试之中得到了皇帝的心脉,成为了那一场考试中的佼佼者,仅此而已,其实并没有太多的不平凡之处。
文章插图
人们却总是希望状元能够改变当时社会的国情,希望状元能够如同超人一般作出非一般的举动。比如抗击外敌,保护百姓,惩罚贪官。可是状元们又如何能够做到这一些呢?即使是学富五车,难道他能用口水用唾沫星子去淹死那些敌人吗?
其实,说到底还是在于人们对于状元的认识并不科学。状元只是在科举考试当中选拔出来的一个名次而已,科举考试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为封建王朝统治阶级而服务。
看清楚了这一点,对于状元们的行为,自然也不会有人进行过多的批评。相信不会有人觉得一个商人挣钱有什么不好的地方。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考取状元,与商人们通过经商获得巨额的财富,在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都只是个人上升的一个通道而已。
国家统治者需要一批读书人来帮助他们治理国家,从国家统治者的角度来想读书人,皇亲国戚,世家大族其实是三股均衡的势力。皇帝要做的只不过是让这些势力统统都沉浮在自己脚下而已,然而老百姓却寄希望于读书了,能够通过他们的学识改变底层人民的命运,这怎么可能。希望越高,失望越大。久而久之,便就造成了人们对于状元们的偏见。
文章插图
小结
1300多年的科举考试,历史诞生了800多位状元,然而在这些状元之中,拥有一定成就的人却屈指可数。人们对于正面的失望可以理解,可是状元确实在这之中承受了不白之冤,可以说,正是皇帝们有心费尽心机营造出来的读书人正直应当为人民着想的这一观念,使得读书人永远无法跳脱出皇帝为他们设立的既定轨道,他们既不敢叛逆篡位,也不敢对皇帝有任何的不敬,只能在政治的夹缝之中艰难求生。
参考资料: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独眼龙高中状元,乾隆却说独眼岂可登金榜,他答出下联成为探花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