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常常称自己是炎黄子孙,也就是说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是炎帝或者黄帝的后代。不过,炎帝与黄帝并非是顺承关系。他们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且曾各自领导着部落,双方甚至发生过大规模战争,也就是著名的阪泉之战。既然如此,谁才是中华民族真正的祖先呢?生活中我们常将家中逝去的人称作“祖宗”,但很少有人能够真正理解祖宗的含义。“祖宗”一词中的“祖”和“宗”,分别指代什么?这个词究竟代表着祖先,还是宗族?今天我们就来一探究竟。
文章插图
一、炎帝与黄帝,谁是我们的祖先?首先来看大家比较关注的第一个问题,黄帝与炎帝中哪一个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祖先。《国语·晋语》记载:“黄帝以姬水(陕西武功漆水河)成,炎帝以姜水(陕西宝鸡清姜河)成。成而异德,故黄帝为姬,炎帝为姜。”传说黄帝的部落,在“姬水”这个地方兴盛,而炎帝则在“姜水”起势,二人曾联手打败了蚩尤部落,但双方也曾交恶,黄帝取得了胜利,掌控了黄河流域。如此看来,黄帝打败了炎帝,理当称王,但如今我们总习惯称呼自己为“炎黄子孙”,而不是“黄炎子孙”。
文章插图
其实这与历史的延续性有关,因为炎帝在败给黄帝前,已经经历了九代,按照历史的排序,炎帝理当排在黄帝之前。就像我们常说的“秦汉”、“汉唐”,虽然汉朝取代了秦朝,但我们仍习惯将“秦”放在前面,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排位顺序。“炎黄子孙”的说法,在上世纪80年代才正式应用,一来是为了突出我们中华民族五千年历史的荣耀,二来是为了消除各族之间的隔阂,促进民族团结。且炎帝与黄帝虽然是同一时代的人物,但经过成千上万代的通婚和混血,几乎没有纯正的炎族或者黄族血统,因此炎黄都是我们的祖先。
文章插图
二、“祖”和“宗”的区别我们接着探讨,“祖”和“宗”这两个字,分别代表着什么内容。其实这两个字并非近代文化的产物,在我们古老的甲骨文中就已经有“祖”和“宗”的概念了。甲骨文中的“祖”,是“示”和“且”的组合,其中“示”表示祭祀,“且”则呈现出庙的模样,所以这个字代表着对祖先的祭奠。“宗”字的形状像供奉着牌位的房屋,象征着祭奠祖宗的场所。总的来说,“祖”是有血缘关系的直系先辈,而“宗”更偏向于拥有共同祖先的宗族。通俗地说,“祖”代表着本家,比如父亲、爷爷、曾爷爷等,“宗”代表着叔伯大爷等旁系宗亲。从这样的角度去分析,显然“祖”跟我们更亲一些。所以“祖宗”这个词其实指代的范围很广,只要是有血缘关系的先辈,几乎都可以称作祖宗。
文章插图
三、古代皇族封号对“祖宗”的讲究在封建社会,皇族对于宗族关系是十分看重的,在这方面他们尤其谨慎,因为他们掌控着整个国家,跟皇上血缘关系的远近,直接决定着分配利益的高低。这一点在皇帝的封号上尤其明显,什么皇帝可以用“祖”,什么皇帝可以用“宗”,都是有讲究的。例如汉朝虽然延续了四百年,但“高祖”只有刘邦可以用。历朝历代一般认为,“祖”这个字,只有开国的第一位皇帝可以用,例如唐高祖李渊、宋太祖赵匡胤、明太祖朱元璋等等。而后继位的皇帝只能用“宗”,表示与先皇是同宗的亲人。例如唐朝李世民,虽然在历史上很有名,也做过很多大事,但他只能用“唐太宗”这个封号。
文章插图
可见古代皇族,在这两个字眼上,是很讲究的。不过凡事都有例外,清朝虽然也属于封建王朝,但有三位皇帝的封号中,用了“祖”这个字,分别是太祖努尔哈赤、世祖顺治和圣祖康熙。努尔哈赤凭着十三副盔甲,建立了金朝,用“太祖”这个也是理所应当。顺治皇帝作为满清入关后的第一任皇帝,“世祖”这个封号当之无愧。康熙的“圣祖”是其儿子雍正挑的,因为他觉得康熙的功劳只有祖号能彰显,但依照惯例,只有开国的皇帝才能称“祖”,所以一旦选不好可能会犯了忌讳。为此,雍正特意让礼部用了“圣”字,这个字代表着仁德,恰好能表现康熙的功劳。
推荐阅读
- 中国古代史上价值连城的5件国宝,若有幸得到一件,便可富甲天下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美国历史教材上仅有的六位中国人,你可知道他们都是哪些人
- 中国网络文学能否撕掉“二等文学”标签?
- 中国武术由来已久,“武学盛世”和“武学末世”分别是什么时候?
- 中国嘉德专家老师评鉴清雍正斗彩瓷器及市场价值
- 「张忆滨」|丹青追梦 水墨本色-中国当代书画名家个人云展览
- 中国画中的理想男人
- 安徽萧县: 为青少年成长搭建文化教育平台
- 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许雄志书法作品欣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