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金丝冠儿 , 一副金头面一条玛瑙带 , 一副丁当七事 , 金镯银钏之类 , 两件大红宫锦袍儿 , 四套妆花衣服 , 三十两礼钱 , 其余布绢绵花 , 共约二十余抬 。”这是明代小说《金瓶梅》中的情节 , 描述的是西门庆第三房妾孟玉楼收到的彩礼 。不过新郎不是西门庆 。这时候 , 西门庆早已命丧黄泉 。新一任郎君 , 是知县儿子李拱璧(李衙内) 。清明时节 , 孟玉楼上坟祭祀 , 不想却与李衙内相遇 , 四目传情 , 心意相通 。衙内很快托陶妈妈来说媒 。四月八日 , 李家便送来上述聘礼 。到了十五日婚期 , 孟玉楼拜别旧夫之家 , 玉楼戴着金梁冠儿 , 插着满头珠翠、胡珠子 , 身穿大红通袖袍儿 , 先辞拜西门庆灵位 , 然后拜月娘 。……媒人替他带上红罗销金盖袱 , 抱着金宝瓶 , 月娘守寡出不的门 , 请大姨送亲 , 送到知县衙里来 。
37岁的孟玉楼三嫁 , 新郎仅是个芝麻小官的儿子 , 但她的一身穿插却似一位贵妇人 。其他不说 , 单说这主色调 , 无论是聘礼中提到的“大红宫锦袍儿” , 还是出嫁的行头“大红通袖袍儿” , “红罗销金盖袱” , 都是明艳的红 。
后世心目中的中国新娘红衣 , 直到创作《金瓶梅》的时代 , 才正式登场亮相 。这时候 , 无论是官家的小姐夫人 , 还是平民家的小家碧玉 , 都会在婚礼时穿上红衣 。
不过这大明江山的主人 , 原本对红色是设了禁令的 。据《明会典》记载 , 平民女服用色用料多受限制 。即使是婚礼服 , 也限用紫色粗布 , 并且禁止用金绣 。袍衫也只限用紫色、绿色和桃红色等浅淡的颜色 , 而禁止用大红色、鸦青色、明黄色等浓艳的色彩 。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红色是平民女子的禁色 , 但这只是枯燥的律令罢了 。活生生的现实是 , 到了明代后期 , 违令之事已经司空见惯 。据明末清初叶梦珠《阅世编》所记 , “时惟大红为礼服而不轻用 。未几 , 遂为常服 。……寝淫至于明末 , 担石之家非绣衣大红不服 , 婢女出使非大红里衣不华 。”连牌女在正式场合都要穿大红礼服 , 更何况是生仅能做一次的新娘子 。
明朝以赤为尚 。《明史·舆服志》中记载“今国家承元之后 , 取法周汉唐宋 , 于赤为宜 。”于是在帝后妃嫔的礼服中 , 就多见这大红之色了 。命妇的礼服中 , 也有“真红大袖衣大红圆领袍”等 。明代中后期 , 商品经济十分发达 , 人们愈发追求世俗的享乐渴望打破阶层的藩篱 。于是那后妃命妇的大红礼服 , 便也成为庶民的追求 。尤其是在婚礼这样重要的日子 , 穿上象征着大富大贵 。
民间新娘既敢穿上违禁的红 , 自然也能在款式上大胆追求高品级 , 比如瞄准后妃和命妇的礼服—凤冠霞帔 。《明史·礼志》中有这么一段记载:“凡庶人娶妇……婿常服 , 或假九品服 , 妇服花钗大袖 。”也就是说 , 庶民结婚 , 既可穿符合本人身份的正装作为吉服 , 也可往上越级 , 穿上九品芝麻官的官服 。这便是“新郎官”一词的来源 。可是新郎官的新媳妇儿 , 按规定只能穿“花钗大袖” , 并未被允许穿上命妇服饰 。这与唐代的规定几乎如出一辙 。
到了清代 , “凤冠霞帔”更成为汉族新娘的标准盛装 。而这样的穿戴 , 不仅是荣耀那么简单还成为一种身份的证明 , 以表示是明媒正娶的嫡妻 。不过凤冠霞帔虽备受追捧但也不是唯一的选择 。毕竟要置办一套九品官服、凤冠霞帔 , 对于普通小民来说 , 也是相当耗财耗力的 。
古代中国人喜欢喜庆吉祥的红色婚服 , 而白色则是凶丧的象征 , 是丧葬服饰用色 。白色婚纱 , 是基督教影晌下出现的西式婚服 , 代表着新娘的纯洁和忠贞 , 而随着西风东渐 , 中国人才渐渐接受这种婚服 。不过历史上总会有“奇葩” , 晋朝皇宫里流行起了白色的婚服 。
推荐阅读
- 品书香,青岛63中举办首届“虎山文坛”名著阅读竞赛
- 乍一看是“黑色石头”,仔细一看原来是墨翠,墨翠怎么选购
- 这位明君写下一本让克林顿都认为对他影响最大的名著,可惜却没有教育好儿子
- 四大名著最经典的9句话,读懂是修行,不懂是幸运
- 建国后,为什么六大名著被删成四大名著,删掉的这两本家喻户晓
- 中华典籍怎样才能更接地气
- 上古神话中坠地的九只金乌结局如何道教典籍有详细的记载
- 四大名著剔除一本,去掉哪个更合适此次群众意见跟上专家思维了
- 名著典籍|官场行贿行规:旧时“秦关一座”“孟津一渡”代表多少钱?是哪的风景?
- 名著典籍|比干被挖心后,明明活了下来,为何却被卖菜老妇一句话夺走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