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考古发现颜真卿真迹:学书法又有临本了( 三 )


《自书告身帖》日本中村不折氏书道博物馆藏
然而让颜真卿失望的是,入门几个月,张旭要么就是将自己书写的字和前代名家的字帖给他,要他“倍加工学”,要么就是带着他游山玩水、赶集看戏,“领悟自然”,丝毫没有把诀窍传授给他的意思。有一天,颜真卿实在忍不住,对张旭抱怨说:“我来拜门求师,是想得到您笔法的精微秘诀,为什么只让我临帖、参悟呢?”
张旭不高兴地说:“我是见公主与担夫争路而察笔法之意,见公孙氏舞剑而得落墨神韵,除了勤学苦练和师法自然,哪有什么诀窍啊!”
 考古|考古发现颜真卿真迹:学书法又有临本了
文章插图
《竹山堂联句》传为颜真卿书 故宫博物院藏
颜真卿从张旭的话中,明白了为学之道,于是他再也不去寻找捷径,而是埋头苦学,揣摩前辈笔法,把从自然万象中领悟到的神韵凝于笔端,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粉碎了安禄山的“闪电战”
颜真卿学好书法后,再次出仕,曾在朝中任监察御史,可是他也像许多艺术家一样,不通世事,一味耿直,结果在天宝十二年(753年)被贬到平原郡(今山东省德州)任太守。诗人岑参为他送行,不无担心地写道:“郊原北连燕,剽劫风未休。”然而,这个地方最可怕的不是气候的恶劣,而是憋着劲准备造反的安禄山。
 考古|考古发现颜真卿真迹:学书法又有临本了
文章插图
《乞米帖》浙江省博物馆藏南宋留元刚《忠义堂帖》本
到任后,颜真卿“废苛政、黜奸小、除奸诡、进忠良”,深得百姓爱戴。著名边塞诗人高适称赞他“自承到官后,高枕扬清风。豪富已低首,逋逃还力农。”当然,颜真卿对安禄山的野心也心知肚明,悄悄地做起了防范。
颜真卿以防汛为名,修筑城墙、赶制兵器、收揽壮丁,积储粮草。为了避开安禄山的耳目,他每天都是一副文人做派,吟风弄月,甚至还亲自主编了一部研究音韵的著作《韵海镜源》。安禄山派人来检查工作,他在好吃好喝好招待之余,还即兴写了一幅字,这就是流传至今的著名碑帖《东方朔画像赞碑》。安禄山笑了,把颜真卿真的当成了一个只知道舞文弄墨的书呆子。
 考古|考古发现颜真卿真迹:学书法又有临本了
文章插图
《放生池碑》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起兵谋反,对唐王朝发动了出其不意的“闪电战”。叛军所到之处,守令要么开门出迎,要么弃城匿窜,没有敢勇猛地打一场的。没多长时间,叛军就直逼首都的最后一道防线潼关。唐玄宗李隆基束手无策,狼狈不堪,一边仓皇出逃四川,一边哀叹:“河北24郡,难道就没有一位忠臣吗?”
这时候,颜真卿挺身而出,不等皇帝的诏令,誓言讨贼。他辖下3000兵马很快就扩充到万人,并与时任常山郡(今河北省正定县)太守的族兄颜杲(音同稿)卿约定互为犄角,共同抗击叛军。
平原郡久攻不下,安禄山寝食难安,又气又急。攻陷洛阳后,他派段子光带着洛阳留守李憕的首级,前来招降颜真卿:“看到了吧,如果不投降,就是这个下场!”
颜真卿不为所动,冷笑说:“我认识李憕,这并不是他的首级。来人!把这个叛贼给我砍了!”
此举一下子稳定了军心,河北17郡又相继归顺朝廷,颜真卿被推为联军盟主,统兵20万,横绝燕赵,军威大震。天宝十五年(756年),他指挥联军在堂邑(今山东省聊城市)大破叛军,歼敌2万余人。
当时,颜真卿手中并没有精锐的部队,凭借的只是临时拼凑起来的武装力量。但他却打赢了安史之乱以来的第一场胜仗,“颜真卿”三个字于是成了一面旗帜,连守在安禄山老巢的嫡系将领刘客奴都派人跟他联络,准备归顺。颜真卿当即派人从水路给他送去了10多万军资,为了坚定刘客奴的信心,他还把自己不到10岁的独子当人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