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河|穿越光阴三百载 《康熙南巡图》再现钟楼盛景

发布时间 2020年12月16日14:39来源 常州日报编辑 刘科羽责任编辑王小明
早在三百多年前,钟楼便是常州最繁华的中心
《康熙南巡图》再现钟楼运河盛景
米市河岸商家鳞次栉比,文亨桥横跨运河之上,春日的江南众人盛装出行,沐浴在庙会出会的喜庆之中……近日,“龙城纪盛——《康熙南巡图》文献研究展”亮相常州美术馆,其中第6卷重点描绘了康熙从瓜洲渡江登金山,从奔牛镇至常州府的情景,全面细致地展现了大运河常州段的繁华胜景。这也是常州美术馆开馆以来首个最具地方文化特色的重量级大展,对于常州复兴老城厢,精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运河|穿越光阴三百载 《康熙南巡图》再现钟楼盛景
文章插图
百年古卷中的盛世钟楼
《康熙南巡图》共十二卷,是清朝初年宫廷绘画中的辉煌巨制,以康熙皇帝南巡路途为线索,对他的出巡过程进行了“起居注”式的记录。各卷分段描绘出巡沿途重要的山川、城郭、风物、官民,有“中华第一长卷”之美誉。
常州美术馆馆长李庆向采访人员介绍,此次“龙城纪盛——《康熙南巡图》文献研究展”特别邀请到了资深美术史研究专家、故宫博物院研究员聂崇正担任策展人,凝聚他数十年研究成果,梳理国内外美术史专家研究《康熙南巡图》的手稿、学术论文等研究成果,其中不少文献资料是国内首次公开展出。由此展现历史上江南重镇的繁华风貌,通过山川景物、风俗市井、民间百态、建筑服饰等丰富图像信息,让更多人了解大运河文化、运河城市变迁。
常州段是全卷结束前的高潮,运河在奔牛镇出现了一个孤岛,画面上有站在水中摸田螺的农民。河水穿过一座单孔桥,出现了一大片农田,然后运河拐了个弯,穿过一座壮观的三孔石桥到达常州城门,与护城河相连,常州城内大片建筑隐没在云雾之中。此段出现了繁华的都市景象,只见舟楫穿梭,桥上人来人往,街市摩肩接踵,岸上客商与小船互动交易,酒肆米行林立。画卷中人群最绸密之处,便是在文亨桥前,岸边有抬着八仙偶像、扛着彩旗的祭河队伍,往来人群游梭其间。“早在三百多年前,钟楼便是常州最繁华的中心。”李庆说。
运河为媒彰显常州艺文
位于钟楼区运河五号的江苏大川文化产业有限公司是本次活动的主要执行方。负责人张凯是一个土生土长的钟楼人,从事艺术展览策划已经有十多年。“去年常州买家拍下钱维城的《苏轼舣舟亭图卷》作品后,我受到启发,想通过展示《康熙南巡图》,挖掘常州的运河文化,展现钟楼底蕴。”张凯请来《康熙南巡图》首席研究员聂崇正为文献展做“总指挥”,别出心裁地用一个展览来解读一幅画。为了使展览更丰富,他还邀请故宫博物院书画部研究馆员杨丹霞担当“晋陵风雅——常州画派精品展”策展人。以大运河为媒的这两个展览相辅相成,从历史和艺术的层面述说运河往昔与风情,彰显江南历史文脉及古代文化艺术成就。
“可以说,从命题到内容支撑到策展专家,这都是常州展览历史上高峰。”张凯在展览现场向采访人员介绍,在目前展出的二期展览中就有3件作品录入石渠宝笈,更有两件常州博物馆的藏品首次面向大众。
“晋陵风雅”展呈现的是明清时期以常州为主的江南艺文风流。自唐宋以来,常州便是文人骚客们诗赋吟咏、心向往之的风水宝地,是江南文学艺术重镇之一。以恽南田为代表的“常州画派”,不仅是常州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更在中国书画艺术发展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个展览择取最能代表和传达“常州画派”及相关书画家艺术特色的作品共60余件。展品除代表恽寿平在山水、花卉蔬果不同题材杰出造诣的数件重要文物,也有其书札,为人们了解其为人、其家族祠田管理提供了宝贵文献资料。此外,展览选取了恽氏家族长辈如其十四叔恽于迈的诗作,以及恽寿平艺术同道、至交好友的书画,体现出明末清初的江南及常州人杰地灵,俊才辈出之人文风貌,具有重要的图像与文献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