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及诗人杜甫,人们无不感叹他的诗作,背后是杜甫沉郁、正直的品格。他被誉为“诗圣”,是我国最伟大的诗人之一,对于我国诗歌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文章插图
现如今,他留存于世的诗歌超过1400多首,大多收录于《杜工部集》,每一首诗歌都是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瑰宝,如一颗颗闪耀的明星点缀在历史的长河中。或感叹国家兴亡,或对劳苦人民寄予最深切的同情,对于现代人都有很深的教育价值。然而却有这样一首诗,杜甫本意想借此抒发好友光临寒舍之时的内心喜悦,其文字丝丝入扣,扣人心扉,被写入中学教材,但是近年来却遭到人们质疑,甚至有人还建议将其从教材中删掉。这究竟是为何呢?杜甫是个伟大的诗人。公元712年,杜甫出生在河南巩县,少年时,家境富裕。尽管如此,杜甫并没有像纨绔子弟那样养就放荡不羁的性格,相反,他勤勉好学,7岁即能作诗,有诗为证:“七龄思即壮,开口咏凤凰” 。
文章插图
有着优渥的家境,过人的才华,想来杜甫以后的人生不会太差,但是造化弄人。公元736年,开元二十四年,恰逢杜甫也刚刚24岁,他赶赴洛阳参加科举,可惜落第不中。此后,一直到747年,大唐王朝举行的科举考试,杜甫无不铩羽而归。一个雄姿英发的少年,接受如此打击,内心是一种极度的苦楚。仕途不顺,可是偏偏杜甫是不阿之人,现实与内心的折磨如炼狱一般。公元755年,时年已经43岁的杜甫,只担任了一个叫做河西尉的小官,更难熬的是,上有老,下有小,杜甫迫于生计又不得不从事这无用的差事。因家境穷苦,次年小儿子活活饿死,一个字:惨!人生的另一穷困经历接踵而至:安史之乱。这一影响大唐由盛转衰的时事政局,同样也深深地影响着杜甫。
文章插图
公元756年6月,叛军安禄山攻进潼关,玄宗仓皇逃往川蜀,太子李亨继位。杜甫先是被俘,后侥幸逃脱,才免受牢狱之苦。然而正是这样的经历,让其更是对穷苦百姓的不幸感同身受,产生了情感上的共鸣,最终凝结成“三吏”、“三别”不朽的佳作。时光飞逝,经历了人生的浩劫,杜甫终于在5年后辗转来到成都,结束了长达数十年的颠沛流离。没有了战争的纷纷扰扰;也将仕途的不幸忘却脑后,一种恬静、安适的“小资”生活到来。这一年杜甫已然接近50岁,正是不惑之年。
文章插图
闲来之余,杜甫还在浣花溪头为自己建造了一处草堂,取名作“浣花草堂”。闲适之情,油然而生。诗作《客至》即是在这样的人生背景下创作的: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当时友人和杜甫约好,要到他家作客。杜甫家中穷苦,但是却依然是一身傲骨,对于友人的到来不胜欢喜。恰恰应了孔老夫子的那句:“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这首诗记述了友人将至,杜甫内心欢喜之情。诗作的第一句写景,一是春水,一是群鸥,展现了自然的大美风光;二三句记叙,从花径、蓬门、盘飧、樽酒等细节入手记录,记述诗人的质朴;最后一句直抒胸臆,对友人的期盼跃然纸上。
文章插图
杜甫这首少有的闲适佳作,被写入中学生语文教材。然而,近年来,它却因“蓬门今始为君开”一句遭受争议。原来,有些家长认为这句容易被人想入非非。中学生在心理上还未成熟,其发展容易受到外界影响,中学生读到之时,可能会误入歧途,假若删掉这首诗,更有利于他们的成长。小伙伴们,你们觉得呢?欢迎在下方留言。
推荐阅读
- 陈省身的数学人生开创几何新纪元,为中国数学教育打下坚实基础
- “蓉漂”三部曲,“不惑”人生路
- 配乐散文:人生,悟透了,也就释然了
- 2021年全国仅此一副的对联,堪称“神联”,写尽了人生
- 人生若只如初见最美纳兰词,缅怀最爱的表妹,祭奠死去的爱情
- 林徽因爱的,不爱的,一直在告别中!人生有一种愉悦叫享受孤独
- 十年阅读精选出来的 7 本书,改变了我的人生
- 脑洞大开的“反人类”设计 大伙看了简直怀疑人生
- 曾国藩:一个有所成就的人生,先从治家开始
- 刚当了状元,科举考试就取消了,最后一位状元人生有多荒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