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我叫紫禁城,今年600岁了。从皇家禁宫到百姓博物院,我很古老,见证了明、清两代500多年的王朝更迭。但我又很现代,在年轻人眼中,我是“网红”。我有世界最大宫殿建筑群:南北长961米,东西宽753米,四面围有高10米的城墙,城外有宽52米的护城河。也收藏着多达180余万件(套)藏品,其中一级藏品8000余件(套)。我见证了太多的风风雨雨与时代变迁。现在,我要把故事一桩桩说给你们听。
文章插图
出生永乐四年(公元1406年),明永乐皇帝朱棣下诏迁都北京。一座宫殿即将诞生。《后汉书》载,“天有紫微宫,是上帝之所居也。王者立宫,象而为之”。我最早的名字,就叫紫禁城。那时的我,是高高在上的皇宫,常人不能进入。为了修建我,永乐皇帝派人到四川采木,花了十多年时间,才备齐工程所需的大部分木材。
文章插图
明成祖朱棣像轴、故宫博物院直到永乐十八年(公元1420年),汇集了无数能工巧匠的智慧,这座宫殿才终于完工。这一年,我总算“出生”了。早年的我,似乎运气一直不太好,屡屡被雷劈。1421年,建成几个月的三大殿就因雷击而遭焚毁。二十年后,1441年,三大殿才重新建成。人说事不过三,然而,重建没多久,三大殿又在嘉靖、万历两朝经历两次因雷击而起的大火。直到1957年古建专家为我装上避雷针,我才不再遭受雷击之苦。
文章插图
资料图:游客在北京故宫博物院参观留影见证我有过多少任主人?这要看怎么算。明永乐皇帝朱棣修建了我;明嘉靖帝改造了我,让宫殿的内外宫苑、坛庙格局均发生很大变化。1644年,我迎来了新的主人,还不止一位。这一年,明崇祯帝在煤山自缢;攻入北京的闯王李自成在紫禁城武英殿登基称帝;此后不多时,清王朝入主中原,多尔衮又在武英殿升座理政,将顺治帝迎入北京。我的形态、样貌也因主人的不同而产生变化。顺治十二年(公元1655年),清王朝仿沈阳清宁宫改建坤宁宫,成为满汉交融的典型样例。雍正元年(公元1723年),雍正皇帝搬入养心殿居住。自此,先后有8位皇帝在此居住、理政,养心殿也成为了见证清代历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地方。
文章插图
资料图:末代皇帝溥仪幼年照片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仪宣布退位;1924年,溥仪等皇室成员被逐出紫禁城。我曾见证了24位皇帝的人生历程,溥仪是最后一位。从此,我不再属于高高在上的皇权,我打开宫门,迎接百姓,成为一座博物馆。我属于人民。
文章插图
资料图:19世纪拍摄的紫禁城照片辗转1925年,我有了一个新的名字——故宫博物院。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我因战乱而变得满目疮痍。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我和文物的安危成为令人困扰的难题。1933年,山海关失守,故宫博物院理事会正式决定古物南迁,“故宫人”带着两千多箱古物开始了大迁移。这些文物最终汇聚到中国抗战的大后方——四川“避难”,抗战胜利后才陆续“回迁”。
文章插图
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时,历经战火的我百废待兴。当时人们从我这里清运出来的渣土就有25万立方米。1949年5月,故宫古建筑修缮工程开工,昔日皇宫的流光溢彩渐渐复原。1987年12月,在巴黎召开的世界遗产大会上,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推荐阅读
- 清朝钢轨历经百年,如今依然坚固耐用,专家:每根都是无价之宝
- 专家花费三年修复故宫龙椅,为啥一次都不敢坐原因让人意外
- 故宫这块神奇的石头,200多年无人敢动,很多游客慕名而来!
- 武当山上的“夺命龙头香”,百年来殉命者不计其数,如今稍有改动
- 这座宫殿竟然是故宫的两千倍,仅直径就已超过了八十公里
- 故宫挂着一幅怪异古画,数百年人无人看懂,背后却蕴含深刻意义
- 孔府的红长凳:明朝宰相枯坐两时辰结局悲惨,几百年来只有贪官坐
- 60、70、80年代的老物件,件件都有故事
- 他拿遍台湾文学奖,写过“百年孤独”式作品,最后一部却很“怪”
- 故宫御路石石雕重量超过二百吨,如此大石料,当初如何运到京城的